小班歌曲 小小蛋儿把门开
活动来源
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富有儿童情趣,整个乐曲贯穿了小鸡的孵化过程,诱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活动的热情,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感受入手、运用图谱、用具体的情境将孩子自然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引导孩子来感受小鸡出壳时喜悦,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中欢快的基调,体验小鸡出壳时的喜悦。
活动准备
歌曲的图谱,请配班教师伴奏。
活动过程
1.熟悉音乐旋律。
幼儿听《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旋律进入活动室,跟着老师做相应的动作。
2.理解歌词内容,分句学唱歌曲。
①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出示一个大蛋:“谁会在里面呢?我们来听一听。”
活动评析: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提问式的导入,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②分句出示图谱,理解歌词。
重点提问:是怎么样一只小鸡?
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师:谁在里面啊?
师:老师用好听的声音请小鸡走出来。(边演唱第一句“小小蛋儿把门开,走出一只小鸡来”,边演示图谱。)
师:这只小鸡长得什么样?(辅助提问:小鸡的身上长着什么?)
师:这只小鸡是“毛茸茸呀胖乎乎。”(教师边唱边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鸡是怎么唱歌的?(出示相应的图谱。)我们和小鸡一起高兴地唱起来。
活动评析: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借助图谱,让幼儿帮助幼儿理解、分句记忆歌词。图谱也经过精心的设计,首先将小小蛋儿拉开,走出一只小鸡来,十分形象,同时整个图谱也划分出了音乐的乐句,暗含着节奏。
3.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①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我们用好听的歌声一起请小鸡走出来。”
②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小鸡出壳时的喜悦,用欢快的声音演唱。
③分组演唱歌曲。
④集体演唱,引导幼儿做出“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神态。
活动评析:在孩子学唱歌曲时,不生硬地要求一遍又一遍演唱,而是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请小鸡从蛋宝宝里走出来,引导孩子演唱,生动有趣,同时让孩子获得成功感。演唱的形式也有所变化,从集体到分组再到集体,孩子也有了倾听、表现和提升的机会。
4.幼儿有兴趣地演唱歌曲。
①幼儿配上身体动作演唱歌曲。
师:“我们也来学小鸡从蛋壳里面钻出来,先蹲下来做一个蛋宝宝。”
②幼儿随老师唱鸭宝宝的歌。
教师提问:还有谁也是从蛋里面走出来的?
小鸭子是怎么唱歌的?“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唱起来。”
活动评析:通过有趣的小鸡出壳的表演,幼儿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表现蛋宝宝和小鸡,发挥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在小班的歌词创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用少数的替换词来取代原歌词中的相应词汇,以减轻幼儿语言表达的负担。
5结束:请从蛋宝宝里走出来的小鸡和小鸭一起去外面玩吧!
活动延伸:幼儿创编从蛋里孵出来的其他动物宝宝的歌。
活动反思:每个音乐活动的氛围都应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小小蛋儿把门开》欢快愉悦,教师的情感投入以及情绪反应也是很重要的。我首先以饱满、向上的情感投入活动,用活泼欢快的语言来引导,唱出了小鸡的高兴和喜悦,影响幼儿,感染幼儿,幼儿情绪活跃,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然流畅的审美过程。在音乐活动中,过多的语言和生硬的指令会破坏音乐活动的流畅性。在尽量减少生硬的语言同时注意语言的简约,使音乐活动流畅。让孩子在音乐情境中想象与探索、表演小鸡出壳时的动作姿态、感受乐曲欢快的情调、在韵律活动中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等,这些都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因此活动前的前期经验准备也很重要。
小班歌曲 苹果歌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初步了解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活动准备:
立体苹果树、梨树、桔子树、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秋天
——秋天到了,你们喜欢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美丽的秋天吧。
歌曲《秋天》
二、秋天的水果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沉甸甸的稻谷、小麦成熟了,变成了小朋友们中午吃的香喷喷的大米饭。
——果园里,树上的果实也成熟了,变成了一个个甜蜜蜜的水果,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去看看好吗?
音乐律动(播放苹果伴奏)
——我们开着车去果园看看吧!
——开呀开,果园到了。哇,一排排的果树上挂着什么呀?有红彤彤的大苹果树、黄橙橙的梨树、甜甜的桔子树,还有柿子树。。。。(出示PPT),它们都是秋天的水果。
——你最喜欢吃哪一个啊?(幼儿群讲)你呢。。。
——我也特别喜欢吃水果,你们猜猜我最喜欢吃哪个水果?
三、红苹果
——我最喜欢红彤彤的大苹果,今天还带来了一首和苹果有关的歌曲,你们想听听吗?
欣赏歌曲《苹果歌》
——这首歌曲好听吗?我也会唱这首歌,你们想听听吗?
清唱歌曲(哼唱前奏)
——你们听到歌曲里面说了些什么?
念白歌词
(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手拍节奏
重点:一个一个摘下来,做动作,老师示范一个一个摘的动作,请幼儿一起模仿。
学唱歌曲
——这一次,我们边唱歌,边去摘苹果,好吗?
四、摘水果
——摘完了苹果,这里还有梨子树、桔子树,你们想不想也来摘一摘?
分三组上来摘水果
——你们都摘到水果了吗?赶紧尝尝我们摘到的水果,好吃吗?真好吃啊!你们能不能试试看把摘到的其他水果,也编到歌曲里,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回家试一试,明天请你们唱给大家听,好吗?
小班歌曲教案《洗手帕》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准备材料:《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重点难点: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小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意志的发展,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们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形式单一、枯燥,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发现生活中,孩子们对各种不同质地的物品通过敲打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并能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节奏活动:通过让幼儿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简单的节奏乐器,并进行演奏,充分给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而《玩具恰恰恰》这首歌曲旋律明快、节奏感强,是我园中班早操音乐中幼儿最喜欢的音乐,孩子在做操时通过不同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等),已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这首歌曲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的物品来为它进行伴奏,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创造能力。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中是物品来制作简单的乐器,并会用节奏 X X XX X 、XXXX XXXX 进行伴奏。
3、初步掌握轮奏及看指挥演奏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独木桥,城门(进口处贴有节奏符号的标志),图谱、节奏卡、打击乐器。
2、自制乐器材料:罐子、钥匙、碟子、豆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以去“玩具国”为目的,在去的路上(小桥处、城门处)引导幼儿打出节奏 X X XX X,XXXX XXXX。
三、熟悉音乐并配器演奏。
1、出示图谱,请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
2、分析乐曲节奏。
3、请幼儿用响板、串铃、沙锤进行演奏。
四、引导幼儿自制打击乐器,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
1、出示收集的生活物品,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乐器。
2、幼儿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乐器,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用自制乐器演奏两遍。
五、随音乐做动作出活动室。
教师小结,舞蹈《快乐舞》出活动室。
小班节奏游戏《会动的身体》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
(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
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
(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
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
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1)引出小鼓
师:这是什么呀?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
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
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
师:哇,小手有那么多的本领,那赶紧和小鼓做个游戏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动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们的小
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
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
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
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
师:瞧,我可是听着音乐做动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5、 结束
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小班美术活动 看谁剪得长
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2、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会比较长、较长、最长及最长产生的原因。3、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坚持性。活动准备:白纸 彩色手工纸 剪刀 托盘活动过程:幼儿坐在地毯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人前面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剪刀、一张长方形白纸、一张正方形彩色手工纸。一、引起幼儿兴趣,做手指游戏 教师说:“我们和小手做个游戏好吗?”一起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大胖子睡了,二哥哥睡了,高个子睡了,二胖子睡了,小点子睡了,大家都睡了。”
教师意图:活动小手,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
二、请幼儿想象白纸象什么?教师从盘中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小朋友睁开眼睛,看一看,你觉的它像什么呢。”幼儿想了一会,说像白云、棉花糖、棉花、白糖、盐、白雪、白墙、白头发,形状像黑板、地板砖、空调、车身、桌子、电视、门、窗户、床、玩具柜……
教师意图:扩散幼儿思维、想象。
三、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1、老师想把这张白纸剪成长短不同的纸条,可以怎样剪呢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大家都来剪一剪。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的办法都不错,找出了多种方法。从短边剪短的,从长边剪长的;也可以从一个角开始剪不一样的纸条;还可以拐弯一次剪、拐弯两次剪出较长的纸条。教师意图:充分让 幼儿操作,感知剪的方法,为下一环节打基础。
四、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用一张一样大的纸,看谁剪的纸条最长。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恰当的引导。幼儿表现:幼儿投入安静,有的在看别人,有的在把剪的一段一段的纸条接起来,多数幼儿在拐弯剪,有的剪的细,有的剪的粗。有的在玩纸条,有的在和别人比较。教师意图:操作中发现问题,寻找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巡回中给孩子提出问题:大家的纸一样大,为什么有的纸条剪的长,有的纸条剪的短呢?幼儿有的说:“纸大剪的就大。”有的说“剪断了就变短了。”剪成的幼儿通过在展示台上比较,发现剪的越细,纸条越长。教师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学会思考问题。3、在集体面前、或好朋友之间交谈自己剪的方法。
说一说是怎么剪的,为什么长短不同,长的纸条又像什么?教师意图:充分给孩子交流、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效果分析:孩子的想象很丰富,玩的花样也很多。有的孩子说:“我剪的纸条像长蛇。”有的孩子说:“我剪的纸条像彩带。”有的孩子说:“我剪的纸条像条小河。”还有的孩子说:“我剪的纸条像美丽的长发。”大家的纸条整齐地挂在黑板上,都高兴地叫起来。延伸活动:除了沿着一个方向拐弯剪出最长的纸条,还有什么方法能剪出最长的纸条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多种方法好吗?
整体效果: 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趣,探索创新应从孩子最贴近的自身开始。纸是幼儿在活动中经常接触的,喜欢撕一撕、剪一剪、画一画。选择本次活动,既贴近孩子的实际,又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将以往的经验进行整合,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整个活动对孩子来讲是件既神秘又充满情趣的乐事,全体孩子始终情趣昂然地投入活动。
小班亲子歌唱活动:我们在一起
挑战5亲子情感表达 |
挑战4亲子玩”捉迷藏”歌唱游戏 |
挑战3亲子创编“在一起”动作,表演歌曲 |
挑战2家长和教师唱前半句,幼儿独立演唱后半句 |
挑战1教师唱前半句,亲子演唱重复的后半句 |
动画音乐欣赏歌曲唤起回忆,熟悉歌曲(2遍) |
练声游戏玩“萌鸡在哪里”游戏 |
暖身游戏亲子乘坐“萌鸡火车” |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部分乐句。
2、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体验亲子共同歌唱、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亲子已观看“萌鸡小队”动画片,学习演唱B段练声曲
2、物质准备:音乐、动画课件、有图片的溶巾12条、图谱PPT等
3、环境创设:林场场景
活动过程
一、亲子伴随动画片原曲,以“开萌鸡火车”的方式进入“森林”。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坐上萌鸡火车,到森林里玩儿吧。
二、以“萌鸡宝贝在哪里”游戏形式引导亲子练声,复习歌曲B段。
师:“萌鸡宝贝在哪里?”亲子:“啦啦啦啦在这里。”
师:“哥研大宇在哪里?”亲子:“啦啦啦啦在这里。
(姐姐朵朵、老三欢欢、弟弟麦奇)
亲子:“美佳妈妈在哪里?”师:“啦啦啦啦在这里。”(相亲相爱,我们在一起。)
重点引导亲子跟随钢琴伴奏自然发声。
三、欣赏动画课件,结合浴巾上的图谱,帮助亲子理解歌词内容。
1、结合动画课件欣赏歌曲,唤起对动画片的回忆。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看“萌鸡小队”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和爸爸妈起认真看一看、听一听。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内容。
师:让我们再来欧赏一追,这次请大家认真仔细地听一听,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
3、结合浴巾上的图语,理解A段歌词内容。
师:歌曲的秘密都藏在你们身后的溶巾里,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看一看,你的图片上画了什么,说的是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呢?
(1)亲子看看说说溶巾上的图谐内容(宝贝和家长共同讨论,理解歌词内容)。
(2)亲子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图语内容。
(3)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并结合图谱演唱歌曲,引导亲子完整欣赏。
四、结合图谱PPT,以多种演唱方式引导亲子学习歌曲A段。
1、教师演唱前半句,亲子学习演唱后半句。
重点引导亲子学习唱准“我们在一起”的两句不同旋律。
2、亲于对唱歌曲,引导爸爸妈妈鼓励孩子尝试独立演唱后半句。
3、鼓励亲子创编“我们在一起”的动作,完整演唱A段歌曲。
师: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真幸福,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我们在一起呢?
4、欣赏A段歌曲,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受和体验亲子在一起的温情与快乐。
师:真幸福啊!唱到“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有的宝贝和妈妈抱抱,有的宝贝和妈妈变成一个大爱心…好温馨啊。(唱:爸爸妈妈陪伴在我的左右,水远在身边,爸爸妈妈陪伴在我的左右,
水远都不变。)
五、师幼共同演唱歌曲(A+B+A),玩游戏“萌鸡宝贝捉迷藏”,感受亲子歌唱游戏的幸福与快乐。
1、爸爸妈妈用浴巾躲藏,师幼结合游戏情境,共同演唱歌曲并寻找爸爸妈妈。
2、亲子伴随音乐,开着萌鸡火车离开“森林”。
小班亲子音乐活动 洗澡
活动目标:1、在亲子间的身体接触与情感交流中,共同分享参与亲子音乐活动的乐趣。
2、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能初步伴随音乐,自主地用动作与歌声表现生活中洗澡的过程,尝试听音乐合拍地动作。
活动准备:1、激发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愿望,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现
2、本次活动前,家长和孩子已玩过《过山洞》的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一、亲子随音乐做各种动作自由入场
二、亲子互动,共玩音乐游戏《过山洞》
1、 引导 幼儿和家长自由表现“山洞”并随音乐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过山洞。
2、 指导幼儿和家长认真倾听音乐,当音乐停止时,保持动作不变。
三、以亲子互动形式,引导亲子感受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
1、 引导亲子讨论洗澡的过程:我们来玩一个洗澡的游戏,这个游戏是有音乐的,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洗澡的?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吧。
2、 根据讨论情况,引导亲子伴随音乐自主地相互用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
3、 根据亲子表现,引导个别亲子将有节奏地洗澡的动作展示给大家,由大家一起来学习
4、 伴随音乐,引导亲子共同体验有节奏地相互洗澡的乐趣。
5、 教师配上歌词,和一幼儿共同体验边唱边随音乐有节奏地来洗澡。
6、 亲子共同体验边唱边随音乐有节奏地来洗澡的乐趣
7、 引导亲子随音乐有节奏地相互欢乐地抚触和按摩
四、活动延伸:引导亲子去户外玩游戏《过山洞》;请妈妈做山洞,宝宝和爸爸来过山洞;请爸爸做山洞,妈妈和宝宝来过山洞。
小班艺术活动 好娃娃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表演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知道要尊敬老人,对老人有礼貌。
活动准备:
1、课前教能力较强的幼儿情景表演
2、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茶杯、小凳
3、娃娃家所需材料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很能干的小朋友,他人见人爱,每个人都夸他是一个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那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说吗?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待老人的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师:刚刚大家都说了他的表现,今天老师把他请来了,请看他的表现。
二、在音乐声中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提问:
1、好娃娃带来了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说清唱:爷爷年纪大,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茶呀,爷爷笑哈哈) <BR><P></P>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孩子说奶奶。
3、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说清唱:爸爸和妈妈,齐声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礼貌呀,是个好娃娃)
三、幼儿学唱歌曲。
师:老师给 <BR><P></P>它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你想学吗?(想)歌曲的题目叫做《好娃娃》。
1、教师示范唱一遍,个别幼儿能根据刚刚表演跟唱的一起唱。
2、请幼儿跟唱。
3、请幼儿集体唱。
4、教师和幼儿一起再唱。
四、延伸活动:办家家
师:刚刚那个好娃娃对待老人可有礼貌了,那你是怎样做的呢?(请幼儿说说,提醒他们要做个尊敬老人懂礼貌的好娃娃。)
师:我请每一组小朋友组成一个家庭,轮流做好娃娃,好吗?(角色游戏:办家家)
小班艺术教案:歌曲-铃儿响叮铛
活动目标:
1、充分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愉快气氛,熟悉乐曲优美欢快的旋律。
2、增强欣赏音乐的兴趣。
3、知道圣诞节到了,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歌曲的VCD一张;圣诞帽子。
活动过程:
1、师戴圣诞帽,以圣诞老人的口吻引题。
——向幼儿介绍外国人的新年是12月25日“圣诞节”。
——请幼儿说说自己印象当中的圣诞节。
2、欣赏歌曲:《铃儿响叮铛》
——让幼儿知道这是一首人们在过圣诞节的时候喜欢听的歌曲。
——请幼儿欣赏歌曲。
——请幼儿说说听了歌曲之后的感受:你听到什么?有什么感觉?想做什么?
3、请幼儿把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
——请个别幼儿表演自己的动作。
——请幼儿自由结成小组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