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世界(美术)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颜色并能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体验游戏的乐趣。2、通过各种游戏增进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头饰、地上画好的圈、各种颜色的水粉色及宣纸、各种颜色的玩具、故事《宣纸的故事》、6种小动物及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1、《颜色大风吹》的游戏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大风吹,把小朋友们分成六组,每组戴不同颜色的头饰,我们先请幼儿看看自己的头饰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老师说:“大风吹红色头饰的小朋友”红色头饰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内,其它颜色头饰的小朋友则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师检查有没有错,再替换不同的颜色。
2、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小朋友们表现的那么好,现在请你们帮个忙行吗?行!你们看小猪它们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房子,红颜色的,那它们家放什么颜色的玩具?红颜色的,小猫的家是什么………,瞧!这么多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给分一分,把各种颜色的玩具放在小动物的家里。
3、小动物们热情地邀请咱们去做客,那咱们带什么礼物叱?噢,有了,老师教你们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画送给小动物们,这是一个好办法:进行染色游戏。
4、利用染好的“小手绢”进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们戴着自己的礼物到小动物家做客——进行区域游戏。 科学区进行调色游戏,观察颜色的变化。 美工区进行涂色各种颜色的水果,各种颜色的碎纸来添色 语言区进行表演,想一想,红色的物体并说出它的作用。
6、进行户外锻炼,各种颜色的队伍进行比赛
效果分析: 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了对色彩的认识,并能采用各种色彩的搭配进行染色活动,孩子们深深地融入了这彩色的世界。
创造性美术(小班)
创造性美术教案
小班案例1
教学名称: 《蜡笔舞会》
目 标:初步培养幼儿敢于放笔大胆画的能力及画出较长的线,感受绘画的乐趣。
准 备:口琴、彩色油画棒、白纸。(已经感受过线条的变化)
过 程:
1、 故事导入:
小蜡笔要学跳舞,快来看一看都什么颜色的小蜡笔来学习了。(红色、绿色、兰色、黄色……)。
2、 小蜡笔是怎么跳舞的,你们猜一猜?(随意做动作)
跳舞需要什么伴奏?(音乐)
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教小蜡笔跳舞?(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教师:“我来给你们伴奏,请小朋友拉着你喜欢的小蜡笔的手,随着音乐开始跳舞吧。” 幼儿随着老师吹口琴的速度在空中划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画出线的长短、曲线。)
4、 老师:“你们跳的真好看,小蜡笔学会跳舞了。我把小蜡笔跳舞的样子画下来了。”(老师示范线条的画法)
5、 请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在纸上画出线的长短、曲线。(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
6、 幼儿作品欣赏,并请幼儿讲述画的内容,让全体幼儿感受绘画的乐趣。
小班案例2
教学名称:《会变的泥面条》
目 标:在玩泥游戏中,初步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引导幼儿把搓长的泥块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操作使其更加形象化,感受活动的快乐。
准 备:各种颜色 <BR><P></P>的橡皮泥,剪刀、小豆豆、模子、牙签、火柴棍等。捏好的泥工作品。
过 程:
1、 老师:“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团彩泥,你用什么方法使你的彩泥变个样子。”
2、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玩的?”(请幼儿说出玩泥的各种方法。)
3、 老师:“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搓一搓彩泥比一比谁的彩泥又细又长。”
4、 提问“你搓的像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已知的物品)。
5、 “看看我把你搓的长条变成了什么东西?”(请幼儿说一说看见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6、 请幼儿把搓好的长条变一变,试一试能变出多少东西。(老师指导幼儿用那些辅助材料可以完成作品。)
7、 幼儿的作品欣赏,向同拌介绍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彩泥的,彩泥变成了什么?
小班案例3
教学名称:《小小美发师》
目 标:初步培养幼儿有意识观察的习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内容。
准 备:已经有了基本的直线、曲线、点线的绘画经验。范画、我的自画像、彩色笔。
过 程:
1、 老师指着自己的披肩长发说:“一会儿我要去参加李老师的生日会,我的头发这么乱还没有梳好,怎么办呀?谁来帮帮我!梳什么样的发型好看呢?”(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幼儿说的不断变换自己的头发,让幼儿选择那种发型最适合我。)
2、 出示我的自画像,按幼儿说的示范出各种线条的画法。(边画边擦,最后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头发有长、有短、有直、有弯,都很漂亮。)
3、 你们说的都很好看,那么多我都记不住了,快画下来让我慢慢选。请幼儿自己动手将设计的发型画在纸上,教师指导幼儿的握笔姿势。
4、 幼儿作品展示,请幼儿选择喜欢的发型,我按照发型的样子梳好头发。
小班案例4
教学名称:《喂小鸡》
目 标:鼓励幼儿用点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景。通过点的游戏,使幼儿能根据绘画的需要,有意识地控制笔。
准 备:黑色水笔、黑板、紫米。
过 程:
1、 老师将紫米撒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讨论:“看看这是什么?”(请幼儿摸一摸米,感觉紫米一点点、一粒粒的。让幼儿将自己的看法大胆的说出来。)
2、 讲故事:《喂小鸡》小鸡喜欢在长满小花、小草地上玩了,它最喜欢和妈妈在草地上捉小虫、吃米了……(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小草、小花、小虫、大米、小米的画法。)
3、 鼓励幼儿大胆绘画,老师指导有意识地控制笔,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
4、 幼儿作品欣赏,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喂小鸡吃了什么?
春天的花(美术)
活动背景: 这一活动是在“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中生成的,我发现幼儿对于春天的花特别感兴趣,针对小班幼儿手脑协调能力还不够好,我试着让幼儿在剪花的过程中练习剪弧形。幼儿期是语言的敏感期,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快,我们班一日生活中贯穿了双语教学,结合这两点,我设计了这节双语美工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剪弧线。 2、在感知辨认红、黄、蓝颜色的基础上,能用英语表达。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长方形纸条若干。 2、教室两面草地的底版。 3、录音机、磁带、剪刀、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纸条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纸条宝宝可调皮了,它们爬呀爬呀爬到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它们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这会儿它们又变成了什么?”(裙子、腰带)
“纸条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们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们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
(魔术本身充满了神秘性,幼儿对魔术都有着极高的兴趣,这里选用纸条宝宝变魔术,集中了 <BR><P></P>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二) 剪刀娃娃变魔术 1、 出示剪刀——我们来看小剪刀变个魔术吧!
2、 老师示范怎样使用剪刀。 “小手变把小手枪,放到剪刀里,张开一张大嘴巴,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花)
3、咔嚓——咔嚓,小剪刀又剪出了什么形状的花?(正方形的花)我们把正方形的花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手拿小方形一角,开口角朝上)方形的花变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从这个角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花变成了什么花?(圆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试一下。 (以诗歌形式让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幼儿能够很快地接受,也锻炼了幼儿各器官间的协调能力。)
(三)小朋友操作,老师指导(音乐声中进行) “现在请你们的小剪刀也剪一剪,变一变,剪出不同颜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还有句悄悄话对你们说:用完剪刀后请你们将剪刀的‘嘴巴’闭拢。”
(用剪刀剪弧形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幼儿在小剪刀爬山坡的形象语言引导下,轻松地练习了剪弧线,由于幼儿第一次动手尝试,他们之间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对于幼儿的作品都要加予肯定,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我和小花玩耍。小朋友真动脑筋,都已经剪好了,我们来和小花一起做个游戏,请你们找出老师说的那种颜色的花。“red flower”(红花) 、 “yellow flower”(黄花) 、 “blue flower”(蓝花)(请幼儿根据口令找出相应颜色的花)
(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英语游戏,不仅让幼儿在玩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口语,也肯定了幼儿的作品。第二次采用竞赛性质,让他们听口令快速反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五)让花开在草地上 1、春天到了,花儿都开放了,让我们剪的美丽的花都开到草地(画有小草的墙壁)上去吧。 2、幼儿动手操作。(注意涂浆糊时少一点)组织快的幼儿将地上的纸片捡干净,放在篓子里。 3、在音乐声中小朋友做蝴蝶亲近花儿,闻闻花香,飞来飞去。 (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欣赏他人的作品,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始终有强烈的游戏欲望,在宽松的环境中操作,能利用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想象、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又结合了诗歌、音乐,让幼儿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接力赛
体育活动:接力赛
活动目的:
- 教幼儿初步学会在赛跑的过程中将接力棒传递给其他幼儿,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及灵敏性、协调性。
-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团结友爱、克服困难的品质。
设计思路:
本课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在整个体育活动中,让幼儿能够很有兴趣地进行活动,以达到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团结友爱的品质的目的。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1) 园内操场,并在规定区域画好起跑线以及终点线;
(2) 接力棒两根;
(3) 在终点处放两面小鼓。
2、 前期知识准备:
幼儿事先已玩过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流程:
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马路 热身运动 游戏“接力赛”
放松运动
活动过程:
1、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指导: 师生共同玩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让幼儿听口令做动作,儿歌结束后幼儿站定,不能说话也不能动,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
游戏儿歌内容: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2、热身运动
指导: 幼儿跟着老师做热身操: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以及全身运动等,活动各个身体部位、关节。
指导语:我们做完了热身操,就有力气去玩下面的游戏啦!
3、新授游戏“接力赛”
指导:(1)教师将全班幼儿平均分成两组,在起点线前排成两竖队。
(2)教师讲解游戏名称以及游戏规则。
玩法:
两人分站起跑线左右,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右手拿一根接力棒,听口令朝终点处快速跑,到达终点站后各自敲打一下各组的小鼓,然后沿原路跑回,接力棒传给自己组的下一位小朋友。游戏继续进行。
指导语:让我们为他们加油吧!大家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哪一组是第一名,好吗?
4、放松运动
指导: 幼儿随教师做“小鸟飞”的律动,自然离开场地,返回教室。
活动延伸:
此游戏可在早晨晨锻时继续进行。
科学 好吃的菠菜
科学:好吃的菠菜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
2、知道多吃菠菜身体好,有爱吃蔬菜的习惯。
3、体验与他人分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到自选市场挑选菠菜,在活动室布置自选市场的货架,将洗尽的青菜、菠菜、萝卜等分别装入一次性餐盘,用保鲜膜封好,放在货架上。
<BR><P></P>2、教师用:电炒锅、铲子、盘子、筷子、鸡蛋、葱、姜、油、盐、糖、味精。
3、幼儿用: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小盘及牙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菠菜炒鸡蛋的兴趣。
2、观察菠菜的外形特征
先请幼儿洗净手,然后,撕开保鲜膜取出菠菜,大家一起看看说说菠菜的样子。(菠菜的叶子是绿色的,根是红色或粉白色的)
3、讨论菠菜的吃法。(油炒、凉拌、做汤、包饺子)让幼儿说说菠菜的营养。
4、拣菠菜。让幼儿将叶子一片一片掰下来,数一数自己拣的这棵菠菜有几片叶子。
5、切菠菜。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6、鸡蛋炒菠菜。
老师先介绍炒菜的用具和调味品,然后打鸡蛋。幼儿数一数打了几个鸡蛋,观察刚磕开倒进盘中的鸡蛋是什么样,用力搅拌后的鸡蛋又是什么样,听一听鸡蛋入油锅的声音,看一看炒完的鸡蛋变成什么样,闻一闻葱花入锅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鸡蛋的味道。7、品尝与分享。
快乐“Do”“Re”“Mi”
执教:福建顺昌实验幼儿园 张莉菁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较快、较好地掌握并运用五线谱知识,是教师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新《纲要》中提到: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尝试根据小班幼儿的好动等年龄特点及本班研究的课题《让幼儿成为音乐的主人》,把抽象的五线谱知识具体形象化,结合游戏、肢体动作等音乐语言,来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的美,体验游戏的乐,体验成功的悦。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2、认知目标:复习C大调音阶中的do、 re、 mi。
3、能力目标:通过听听、唱唱、跳跳的游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对音的听辩能力。
活动准备:
1、 钢琴、磁带、三用机
2、 场地布置: 五线谱图
3、 黑板(上面贴好图案)一个
4、 小动物图片若干,彩绳三根。
活动过程:
1、律动《do、re、mi》入场
师:今天,我们要到音乐王国去玩,走吧……
2、复习节奏小儿歌
3、听力游戏:小钢琴唱歌
师:小钢琴看小朋友这么精神,它特别高兴,想跟你们做个游戏?听一听,小钢琴和你们做了什么游戏?小钢琴变了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3 1 | 3 1 | 3 3 | 1—|| )高、低、快、慢
4、音符宝宝做游戏
①小手会唱歌(配钢琴伴音);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我们用小手来唱歌吧!
(do、 re、 mi,) (mi、re、do,)
②谁的声音高
师:小朋友在唱mi、do 的时候,是mi的声音高,还是do的声音高。
③用小线来唱歌(出示三根彩绳)
上面的线应该是什么声音?中间的线是什么声音?下面的线代表什么?我们用小线来唱歌?我摸哪条线就要唱哪个音!
④小动物做游戏(出示贴好图案的黑板)
师:小动物看小朋友玩得很有趣,它也忍不住出来玩了,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⑤跳谱游戏(配钢琴伴音)
师:音符宝宝也来做成游戏了。你们看看,小音符的家在哪呀?
a 教师示范在五线谱上跳出do、 re、 mi
b 请幼儿分组在五线谱上跳出do、 re、 mi
5、 以《do、 re、 mi》自然结束活动。
美丽的蝴蝶
活动目标:1、感知蝴蝶的外形特征,并对蝴蝶产生兴趣。
2、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彩笔对蝴蝶进行涂色活动。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彩笔,画有蝴蝶轮廓的纸、以及范画、图片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三只蝴蝶》的故事,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我把它请出来,你们看……”。出示蝴蝶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二、出示各种各样的蝴蝶图片,感知蝴蝶的外形特征。
“你们看,蝴蝶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告诉我呢?”引导幼儿说出蝴蝶有翅膀、身体、触角等等。
三、教师示范
“你们看,我手上的是什么呀?”“是蝴蝶,但是,它少了什么呀?”“那我们来给它画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好不好。”“我们先来选一种颜色的彩笔宝宝来涂这一块,我们涂的时候,要怎么样啊?要用力小一点……然后我们再来涂这一块……我们把这一块也涂好了,现在蝴蝶已经窗上衣服了,它的头上有什么呀?{触角}解释一下触角就是蝴蝶头上的两根。“这样,美丽的蝴蝶衣服就画好了。”
提出要求:
1、现在,要轮到你们来画了,我们先画什么呀?在画什么呀。
2、管好自己的蜡笔宝宝,拿自己的纸。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用力均匀、把衣服画满,不留出空隙;别忘了触角。
四、结束作画
请画完了的小朋友到后面坐好,并发给其一个小蝴蝶,进行交流
美丽的线条
一、设计思路:
艺术活动“美丽的线条”是一个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尝试的教学活动,然而针对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活兴趣,发挥艺术活动的愉悦功能”,我把活动重点落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在“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活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逐渐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帮助幼儿积累必要的色彩知识。
活动的难点在于:帮助幼儿自主、有序的操作各类材料
针对此难点,我将注重材料种类与量的把握,并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考虑环节的先后顺序、材料的合理摆放等。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愉悦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
2、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3、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二)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筐子、珠子、勺子、画纸、棉签、毛巾等各类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空白盒子:我有个白白的空盒子,今天就用它和小珠子给大家变个好玩的魔术!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怎么变的?变出了什么?
2、教师变魔术:
1)教师将珠子放入空白盒子中,来回滚动。
2)教师展示盒子:请小朋友看看变出了什么?
(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原色)
3)幼儿观察后自由说说
4)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点
5)幼儿尝试操作
3、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盒子和珠子变出了“美丽的线条”,还能用其它方法变吗?
2)幼儿想想、说说……
3)教师引导: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请你试一试,能不能用它们变出美丽的线条。等会儿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4)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辅导提供适度的帮助。
5)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操作材料,积累丰富的活动体验。
(以个别交流的方式帮助幼儿区分红、黄、蓝三原色)
6)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
4、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1)师生观看操作成果,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引导幼儿交流内心的感受,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帮助幼儿明确红、黄、蓝三原色。
5、延伸活动:
1)鼓励来不及尝试各种材料的幼儿、仍有操作兴趣的幼儿到区域活动时继续尝试
2)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交流活动情况、分享活动成果。
美术 “妈妈的项链”
活动名称:美术——手工“妈妈的项链”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是幼儿学习将长条形蜡光纸粘贴在绳子上的技能。教师在示范后幼儿不难掌握,但浆糊的正确使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活动中强调并在幼儿操作时进行指导。
2、可以在活动后期开展“我爱妈妈”的活动,小朋友除了做项链送给妈妈,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谢妈妈,如给妈妈拿拖鞋、帮妈妈捶捶背、给妈妈表演节目等。
活动目标:
1、学习将长条形蜡光纸粘贴在绳子上的技能。
2、在粘贴时,能将各种颜色间隔开来。正确使用浆糊。
3、将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色蜡光纸彩条、绳子、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是3月8日,你们知道是谁的节日吗?
妈妈平时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宝宝,真辛苦,那我们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
二、出示范样,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妈妈准备的礼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三、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先拿一张彩条,抹上浆糊,将彩条折起来粘在绳子上。再换一种不同颜色的彩条粘在绳子上,一个挨一个地粘,一直将绳子粘满。
四、提出制作要求:
轻轻地蘸浆糊,不要抹得太多,全部粘好后,将手在抹布上擦干净。
五、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六、相互欣赏自己制作好的项链。
美术 爱吃糖葫芦的太阳公公
美术:爱吃糖葫芦的太阳公公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使用画笔的正确方法。
2、培养幼儿对美术游戏的兴趣。
3、练习画封闭的圆形。
活动准备
1、大白纸若干张,上面用线条勾画出太阳公公。
2、幼儿用水彩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1、 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 ,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对,这就是圆圆的糖葫芦。”
2、 请幼儿给太阳公公画糖葫芦
“太阳公公把穿糖葫芦的工具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把糖葫芦一个一个地穿在太阳公公的光芒上吧。糖葫芦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糖,可甜了,小朋友画糖葫芦的时候一定要用糖包住里面的水果,如果没有裹住,里面好吃的水果就会跑出来。”引导幼儿画封闭的圆.
3、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各种口味的糖葫芦
“小朋友都吃过什么味道的糖葫芦呀?太阳公公爱吃各种口味的糖葫芦,我们让他尝一尝各种好吃的糖葫芦吧!”引导幼儿吧画好的糖葫芦涂上各种水果的颜色。
美术 装饰鸡蛋宝宝(小班)
活动目标: 1、能够使用各种材料打扮鸡蛋宝宝。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
3、激发幼儿热爱鸡蛋宝宝的情感
活动准备:1、熟鸡蛋一个
2、各种装饰材料:油泥、颜料、蜡笔、彩色纸片等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打扮好的鸡蛋宝宝,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个鸡蛋宝宝与你们平时的鸡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二、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
1、教师:“你们想不想打扮鸡蛋宝宝?”“平时爸爸妈妈怎样为你打扮的?”
2、说一说自己的设计。
教师:“你们打算怎样打扮鸡蛋宝宝?”
三、幼儿选择所用的装饰材料,开始动手为鸡蛋宝宝打扮。
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四、观看幼儿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鸡蛋宝宝,并为鸡蛋宝宝取名字。
1、教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打扮鸡蛋宝宝的?”
2、教师:“请你为你的鸡蛋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目标: 1、能够使用各种材料打扮鸡蛋宝宝。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
3、激发幼儿热爱鸡蛋宝宝的情感
活动准备:1、熟鸡蛋一个
2、各种装饰材料:油泥、颜料、蜡笔、彩色纸片等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打扮好的鸡蛋宝宝,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个鸡蛋宝宝与你们平时的鸡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二、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
1、教师:“你们想不想打扮鸡蛋宝宝?”“平时爸爸妈妈怎样为你打扮的?”
2、说一说自己的设计。
教师:“你们打算怎样打扮鸡蛋宝宝?”
三、幼儿选择所用的装饰材料,开始动手为鸡蛋宝宝打扮。
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四、观看幼儿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鸡蛋宝宝,并为鸡蛋宝宝取名字。
1、教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打扮鸡蛋宝宝的?”
2、教师:“请你为你的鸡蛋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
美术活动 小猪逛果园小班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鱼可以在蓝天上飞翔……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们无穷无尽的幻想之中,但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许多东西想象得到但却说不出来,3岁左右的幼儿对绘画都教感兴趣,虽然他们只是处于涂鸦阶段,但画出的东西成人往往看不懂,有时只是涂了一个圈,但却能乐滋滋地说:“我画了一个香蕉”并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看到幼儿的这一特点,我抓住另他们感兴趣的水果课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小猪逛果园》,他们虽然不能画出各种水果,但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下初步尝试想象画各种记号表示水果,缩小绘画的难度不仅能激起幼儿的自信心,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到各种水果,在讲解作品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地做到《纲要》中提倡的各种领域渗透教学新理念。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2、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 多媒体一台及课件,每人一张画有小猪图案的纸和蜡笔。活动过程: 一、 以“找脚印”活动激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咦,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我们跟着脚印找找看它是谁?去哪呢?(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 播放多媒体,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1、出现小猪,你们猜一猜小猪要到哪里去呢?我们跟着小猪去看一看。 2、果园里有哪些水果? 3、提出疑问:小猪噜噜逛果园会吃到什么水果?(芒果、荔枝、香蕉)一边观看多媒体一边提问:芒果是什么颜色的?荔枝是什么颜色的?香蕉是什么颜色的?
三、讨论各种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 1、问:小猪噜噜逛果园吃了什么水果,噜噜记不住,小朋友能不能帮噜噜想个办法记住自己吃过的水果? 2、幼儿讨论。 我们可以在噜噜的身上做个记号,吃了芒果就在噜噜身上做个记号,吃了香蕉也做个记号,这样噜噜就不会忘记了,可是怎样做记号呢? 3、幼儿讨论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如:圆圈、箭头……)
四、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小朋友快去帮噜噜画记号吧,果园里还有许多水果噜噜还没有吃过,小朋友可以喂它吃,我们一起行动吧! 幼儿绘画。
五、幼儿拿自己的作品向同伴或老师解说噜噜吃了什么水果,活动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中结束。
美术活动 鱼趣(小班)
小班美术活动:鱼趣
一、教学准备:白卡纸(连卷)、颜料(稀释过的)、一次性雨衣、吹塑纸、音乐、小鱼的底版(分难、一般、易三种)
二、活动目标:识别基本色彩并搭配。
1、激发孩子充分的想象,让孩子画出不同的鱼花纹。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照示范涂色;¤¤填画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想象出各种不同的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
三、活动流程:想办法——制作——欣赏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夏天,天气特别炎热,雨婆婆也被太阳公公烤干了,大地叔
叔都干枯了,就连小河姐姐都渴得快不行了。生活在小河里的小鱼
们到处在找水喝,可每到一处就被鱼儿们“咕咚咕咚”喝个精光。
这可怎么办呢?
带领幼儿作找水状一起游,并且把自己当做小鱼。
(2)、想到方法来拯救我们的小河姐姐了吗?
出示兰色颜料并提问:河水是什么颜色的?想象以下干枯的小河是
什么颜色的?那下面就请大家帮助河姐姐把蓝色的河水覆盖满整条
小河吧
(3)、请小朋友穿好雨衣一人一个蓝色颜料杯子,把颜料倒在白纸
上,并且用手把它抹匀,把白色都覆盖掉。
(4)、小河姐姐真高兴,因为她又恢复了活力,可是她不由的又伤
心起来,因为她虽然恢复了活力,可是她的朋友们都不见了,下面
我们就要帮她把朋友们找回来。
二、请小朋友去已经覆盖满河水的小河里摸鱼,把纸拉起来,然后
一起去选一条尺寸大小都合适的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注意
要涂在有纹路的那面).
¤选用小底版,并照示范涂色。
¤¤自由的选用底版填画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
¤¤¤想象出各种不同的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
再把涂好颜色的那面印到白色的地方。
(1)、请幼儿用手指点上小鱼眼睛。
(2)、可先洗手,因具体情况定。
三、欣赏自己的作品《鱼趣》并且点评。
美术活动 找朋友(生成活动)
生成背景:我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几种较常见的颜色:红、黄、蓝、绿等,为了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宝宝们还认识了粉红、橘黄、淡蓝、青色,还初步尝试使用渐变的涂色方法来作画。
目标:
1、认识几对同类色:红色——粉红,黄色——橘黄,蓝色——淡蓝色,青色——绿色。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准备:
1、认识红色、粉红、黄色、橘黄、蓝色、淡蓝色、青色、绿色,能叫出它们的名称。
2、贴绒颜色宝宝8个,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油画棒,画纸。
过程:
一、引出问题:我们都有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帮颜色宝宝来找它的好朋友,好吗?
二、匹配同类色:
1、出示8个贴绒宝宝:教师:来了一个红宝宝,它说,我有一个朋友跟我长的很像,看看,这里谁和我长的最像,请你来帮我找一找。幼儿找出粉红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动作。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另3对颜色。
三、游戏:找朋友
1、 幼儿分别带上颜色宝宝头饰,听音乐自由舞蹈,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找到与自己是同类色的幼儿手拉手、抱一抱。
2、 幼儿交换头饰,再次进行游戏。
四:涂色练习:大气球
教师示范:首先找出一对好朋友颜色,在气球的一边涂上深色,让它的手“张开”,接着,在气球的另一边涂上淡色,让它和深色“手拉手”,最后,用淡色在中间涂抹,这样,两种颜色就抱在一起了。
简单评价:好朋友力量大,颜色宝宝两个在一起,画出来的图画就更加漂亮了。
美术活动<蝴蝶和花>(小班)
小班美术活动——蝴蝶和花
目标:
1、 能表现花的基本特征,运用多种色彩作画。
2、 在拼贴过程中,感受蝴蝶翅膀的对称。
3、 初步感知构图,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的快乐。
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蝴蝶,欣赏过各种美丽的花。
物质准备:教师事先在瓷砖墙上画出各种颜色、形状的花,颜料(稍稀释),排笔、棉棒,塑料图形片(用水沾湿),蝴蝶头饰,抹布,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 音乐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蝴蝶宝宝和妈妈一起出去飞一飞、玩一玩吧!
放音乐,教师与戴蝴蝶头饰的幼儿共同舞蹈。
二、 谈话活动,引发幼儿观察。
师:宝宝们,我们到花园里采花蜜吧!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样的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观察,并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花儿有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花瓣,有的开放了,有的没开放,是包在一起的。
师:可是这个花园只有这么几朵花,不够我们来采花蜜,怎么办?
三、 提出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你想种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花瓣的花?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师:那我们把花种在花园的什么地方?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 在花园里种出不同形状花瓣、不同颜色的花。
2、 用塑料片片拼一拼,找出更多的蝴蝶朋友和我们一起玩。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不同形状花瓣、不同颜色的花,提醒幼儿注意拼贴蝴蝶翅膀是对称的,注意画面中的蝴蝶和花的位置。
四、 展示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师幼共同欣赏集体作品。
在音乐声中,师幼共同采花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美术活动<有趣的变脸>(小班)
小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变脸》
目标:
1、体验毕加索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
2、尝试运用图形、线条表现五官的变化。
3、在集体面前愿意大胆讲述。
准备:
物质准备:裁成方形的彩色涤纶纸、毕加索美术作品若干(局部)、红、黄、蓝、绿水粉颜料(稀释)、排笔、瓷砖、画纸、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照镜子和照哈哈镜游戏。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可真漂亮,你们想看看自己吗?老师带来了一种有趣的“镜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美不美?
幼儿运用涤纶纸观察自己五官的变化。幼儿讨论,教师总结。
二、欣赏毕加索作品,体验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
师:我们的小脸变的真有趣,有一位画家,叫毕加索,他也喜欢玩变脸游戏,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变脸的。
出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
师:画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成了什么?(线条、色彩、图形等)这些脸和我们平常的脸一样吗?幼儿讲述,教师总结(真能干,画家用线条、图形、和漂亮的颜色把脸上的五官进行了变化,这样是作品看起来更有趣,是画面更美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也来学学毕加索玩有趣的变脸游戏好吗?你想怎么变脸?
幼儿自主讲述,教师重点帮助幼儿了解可以运用线条、图形来变脸。
四、交代要求, 幼儿作画,教师随机指导。
(1)、画出变形的脸,在上面运用线条、图形和美丽的颜色画出变化的眼睛、嘴巴、鼻子等。
(2)、能大胆换颜色,尝试使用每一种颜色。
(3)、用完的排笔放在颜料盒子的旁边,以免弄脏颜料。
幼儿作画,教师随机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夸张的变形,对于幼儿独特的表现方法给予肯定,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模仿画家的作品进行表现。
五、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评价。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画哪里最美最特别!
2、互相欣赏,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和太阳宝宝一起玩
活动目标
1、在撕撕玩玩彩纸中,感受彩纸的色彩和数量不同。
2、乐意亲近同伴、亲近老师,初步体验合作的快乐。
3、在想象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4、学说完整句子:我(他)是XX颜色的太阳宝宝。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太阳胸饰若干,黄色大太阳胸饰一个。
2、红、黄、绿、蓝等彩色纸条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个。
3、画好光芒的红、黄、绿、蓝大太阳各一个,中间圆形空白处已贴好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开展游戏,巩固对红、黄、绿三色的认识
1、 教师扮太阳妈妈。幼儿扮太阳宝宝。先请太阳宝宝看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宝宝,再看看同伴是什么颜色的宝宝。
2、 太阳妈妈带太阳宝宝玩捉迷藏游戏,妈妈把眼睛捂起,宝宝们听儿歌躲起来。提问:我的宝宝找不到了,和妈妈一样颜色的宝宝在哪里呀?和妈妈衣服一样颜色的宝宝快到妈妈这里来!和妈妈丝巾一样颜色的宝宝也快过来吧!
互换胸饰再玩一次。提问:绿色的宝宝在哪里呀?黄宝宝和绿宝宝一起到妈妈这里来。
二、彩纸像什么?
1、宝宝们真棒,妈妈呀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彩色纸条)你们看看这像什么?(抖动纸条:像花、像焰火等)——让孩子在自由的想象中,充满激情地进入以下活动2、宝宝们真是太聪明了妈妈要为你们庆祝一下。看,妈妈还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撕好的小纸片)原来是许多花瓣,哦,下花瓣雨啦,下花瓣雨啦。(把准备好的彩色小纸片撒向空中) ——激起孩子玩耍的兴致。3、宝宝们高兴吗?那宝宝们看看地上的小花瓣是什么变成的呀?对了,就是刚才妈妈手里的彩色纸条变成的。看,妈妈是怎么变成的。(教师示范)
三、撕纸条
1、宝宝们想不想自己为自己庆祝呀?妈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彩色纸条,我们快去帮它变成花瓣吧!——激发孩子撕纸的愿望
2、幼儿撕纸,教师指导,小花瓣放在塑料小筐里。
四、 一起下花瓣雨
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庆祝吧,哦,下花瓣雨了,下花瓣雨啦!
五、找颜色纸片
1、宝宝们看,地上都是花瓣儿。(举起红色小纸片)宝宝,你能找到这种颜色的小花瓣吗,这是什么颜色啊?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红色的呢?(同样的方法找黄、绿)——认识的颜色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
六、一片与许多片
(举起一片蓝色小花瓣)宝宝,这是什么颜色的小花瓣啊?请宝宝找一片蓝色小花瓣给妈妈。看,你们手上的一片花瓣,放在一起变成多少花瓣啊?——感受“1和许多”,积累相应的数经验。
七、粘贴太阳宝宝,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
1、今天我们太阳宝宝们玩的可真开心,可是这里还有四个太阳宝宝不太开心,他们还没有新衣服,怎么办呢?我们就用漂亮的小花瓣帮它们穿上新衣服吧。红色太阳宝宝喜欢红色,我们就帮它穿红色花瓣衣服吧;黄色太阳宝宝喜欢黄色,我们就帮它穿黄色花瓣衣服吧,绿色太阳宝宝喜欢绿色,我们就帮它穿绿色花瓣衣服吧,蓝色太阳宝宝喜欢蓝色,我们就帮它穿蓝色花瓣衣服吧。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提问:你在给谁穿衣服啊?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啊?
3、 给太阳宝宝穿上新衣服后,一起来跳个舞吧。
球的乐园
小班美术活动 教师:苏玮玮
活动目的:
1. 在玩球活动中,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绘画活动的兴趣。
2. 通过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练习,为幼儿绘画逐步从无意识的游戏转化为有意识的表现。
3.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能够大胆表达,自我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图画纸;一盒油画棒
音乐录音磁带一盒
教师示范用的皮球、气球、羊角球3个以及蜡笔和纸张
环境创设:球的乐园
活动过程:
一、 带幼儿到“球的乐园”里去玩,引起幼儿对球的兴趣
1. 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球吗?你们喜欢玩什么球?
2. 幼儿在音乐声中搭上火车来到了“球的乐园”
师:“球的乐园到了,你们看看这里有很多什么?”
3. 教师带幼儿参观各种球,了解各种球的名称以及玩法,并提出玩球要求: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玩自己喜欢的球,但是玩的时候要看看你玩了什么球,是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的。”
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启发幼儿回忆各种球的形状以及色彩
1. 教师请幼儿互相谈一谈刚才玩了什么球,球的形状,球的颜色 <BR><P></P>。
2. 请3″4名小朋友说一说各种球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颜色。同时教师出示各种球,让幼儿比较气球和皮球的不同;羊角球有两个羊角等。
3. 师:“刚才你们玩了这么多漂亮的球,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同时,教师介绍材料,提出作画要求:
“要把你玩的球画在中间,画的时候要大胆,要把球画得大一点,玩什么球就画什么球”同时教师强调握笔的姿势
三、 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 欣赏评价活动
1. 先请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
2. 请3″4名画不同球的小朋友分别向大家说说画的是什么球,是什么颜色的。
3.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老师
五、 在音乐声中离开球的乐园
师:“小朋友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呀?可是现在不早了,我们该回家去了,下次再来,好吗?”
陶艺日记 记一次《制作“太阳”》橡皮泥
温州五优小二班 董美灵 今天,我观看了王老师的一节橡皮泥制作“太阳”的活动课。小朋友对这节活动课兴趣比较好。因为“太阳”是孩子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事物,对它也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当王老师问孩子们“太阳”是什么样子时,大多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并正确地回答老师“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发亮。”
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橡皮泥制作“太阳”时,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样子。
之后,老师问小朋友“我们怎么样用橡皮泥做出一个太阳呢?”应卓仑说:“把红色橡皮泥搓成圆圆的就是太阳了。”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示同意这种做法。于是老师就按照小朋友说的取了一些红色橡皮泥搓了一个圆圆。陈怡彤小朋友看着老师搓好的圆圆说“还要把它压扁才对!”王老师请她做给小朋友看,只见她将圆圆的橡皮泥放在两手的手心中间用力的拍打着直至变得看上去有些扁扁的她才满意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王老师将这块扁扁的橡皮泥展示给幼儿看时,有小朋友笑着说:“这是饼干。”老师也笑着答:“是有点像饼干,如果想把它变成太阳还需要做点什么呢?”没人响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试着引导说:“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太阳是圆圆的,会发光还会发亮,那个会发光发亮的叫做太阳的‘光芒’。我们刚才已经做了一个圆圆的太阳就差太阳外面漂亮的光芒了。”这时,只听见林禧子小朋友说:“我看过的,光芒是像线一样细细的,我姐姐画的就是那样。”老师说:“林禧子小朋友说得真好。那细细的光芒该怎么做出来呢?”林奕诚抢着说:“我会做,我会做长条。”于是老师请他做给大家看。只见他取下一些橡皮泥放在手心来回搓动,不一会儿就变出了一条细细的长条交给老师。老师提示说:“你们看光芒做好了,好看吗?”孩子们都叫起来说:“光芒太长了!”林奕诚赶紧将搓好的长条摘成几段然后摆放在圆圆的橡皮泥周围。一个完整的太阳终于做好了。小朋友们都拍手说“真好看!”
与小朋友一起做出一个“太阳”后,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太阳”。小朋友们都高兴地动手做起来。大多数幼儿都选了红色橡皮泥做太阳,还有个别幼儿选了绿色陈怡彤、黄色和其他颜色。制作光芒时,大多孩子选用同一种颜色,高睿驰、林禧子、陈怡彤小朋友用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虽然小朋友做出的太阳不是很圆,光芒也粗细不均,但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去操作。
最后,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听到有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太阳怎么是绿色的不是红色的。”这时陈怡彤不服气的说“绿色的好看嘛!有什么关系呀!”老师笑着回答:“太阳本来是红色的,不过这个绿太阳真的挺漂亮的与我们看过的都不一样,是陈怡彤想象的吧!”
“老师这个黄太阳也很好看……”大家也都喜欢上这些不一样太阳了。这次活动课孩子们都表现不错。有少数孩子都逐步有了大胆创新的苗头
,值得欣慰。
下雨了(小班艺术)
一、活动背景: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二)活动准备: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三)活动过程:1、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雨衣,雨靴问) 幼A:那件 <BR><P></P>黄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个是我的。(教师手指雨衣,雨靴再问是什么?) 幼C:这些是雨衣和雨靴。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幼A:在下雨。幼B:今天在下雨。师小结:对,因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而且这几天呀,一直在下雨对吧,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幼A:上面落下来的。幼B:从天上落下来的。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幼A:是一滴一滴的。幼B:是一根一根的。幼C:有的时候一滴一滴,有的时候是一根一根的。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幼A:下小雨时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时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幼齐答:好)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评析: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3、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幼齐答:好)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4、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幼齐答:好)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5、展示交流。(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心信。)6、活动延伸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三、活动评价这一活动内容是教师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寻找而产生的,选材适时及时,符合幼儿情感需要。活动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互相欣赏,肯定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兴趣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