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目标: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舞蹈动作,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内容:《勇敢的鄂伦春》
过程:
一、故事导入(边讲故事边出图谱)
师幼问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在一个高高的地方有一个山林(图片),叫兴安岭(图片),有一片森林,森林里住着一群人,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不一样,他们是鄂伦春人,他们非常勇敢,可是由于森林有这么多树,就会有像光头强一样喜欢砍树的人,所以为了保护森林,勇敢的鄂伦春人每天骑着马背着一杆枪,一山翻过一山,再翻过一山翻山越岭的保护大森林,熊大和熊二知道有鄂伦春人于是想跟他们做朋友,就出发去找勇敢的鄂伦春人,他们唱着歌出发了。
二、边游戏边学习歌曲
1、师完整唱歌曲
他们来到了大兴安岭没有找到鄂伦春人,可是发现树后面有洞 ,于是熊大和熊二把他们一个一个请了出来,看是谁呢?
2、再次唱歌翻图片
师:谁呀?幼:奇奇国王
原来好朋友跟着熊大和熊二来到了大兴安岭,那你们猜猜还有谁呢?谁来选下?会在第几棵树后面,谁?原来第二棵树后面藏着萝卜头。还会有谁?藏在这棵树中间,师唱幼儿选图片,原来是图图。真棒!
三、验证歌谱,学习歌曲
1、跟琴唱第一遍
熊大和熊二的好朋友都来了,光头强知道了可不好,他知道兴安岭有许多树,准备砍树,于是他准备使坏,光头强要把歌谱里面的图片拿走,这样的话熊大和熊二就不会和鄂伦春人汇合了。现在光头强使坏了你们能帮助熊大和熊二把歌谱找出来吗?谁能找出来?谁不见了?
幼:鄂伦春人
师:对不对呢?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幼:试一下
2、再次跟琴看图谱唱歌
谁不见了?鄂伦春人,对,光头强说我要再多拿几张,这样熊大和熊二就不会唱歌就找不到鄂伦春人了。
师:这回光头强使坏他拿走了什么?睁开眼睛,他拿走了什么?幼:枪和马。师: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幼:一呀一杆枪,一呀一匹马。师: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再唱一遍。
3、第三遍跟琴
我们来试一试,原来真的是你们唱的一呀一匹马,小朋友太棒了,光头强不甘心这么快就把歌谱找出来,他说要砍得乱七八糟。幼儿闭眼睛,师:看图片对吗?谁来帮帮熊大和熊二,大家觉得如何,摆的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光头强知道没有办法干扰熊大和熊二找好朋友,大一班小朋友已经帮助熊大和熊二找到鄂伦春人,光头强还要去砍树,他开始砍树了,我们该怎么办?幼:让熊大和熊二,鄂伦春人去阻止。怎么去阻止?骑着马背着枪,把光头强送到森林警察局。
四、巩固歌曲做动作
1、跟琴唱歌做动作
熊大和熊二准备去抓光头强 知道藏着树后面,你觉得会藏在那棵树后面?为了更有把握抓到光头强,于是在练习抓光头强的本领,一起看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师做动作跟琴边唱。怎么做的,唱歌。最后做了什么动作?嘿!摇树,让光头强从树后面跑出来,熊大和熊二嗓音很粗把光头强吓得从树后面掉出来了,学一下再次跟琴。有没有把握,会不会做动作了?
2、再次唱歌幼儿做动作
师、为什么光头强知道我们刚才选择那棵树?幼儿:害怕进警察局,唱歌声音高光头强听到了。师:这回我们要小心,把歌词清楚正确的唱出。
五、结束
大一班小朋友真棒,帮助熊大和熊二抓到光头强,把他送到警察局,这首歌叫勇敢的鄂伦春人,你们都学会了吗?请小朋友起立,向后转面向客人老师表演下。
大班歌唱活动 顽皮的杜鹃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丰富关于杜鹃鸟的一些知识
2、图谱(图文并茂)
3、幼儿已认识“远方”“不理”“咕咕”“顽皮”四个词语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语言导入
师:春天是个怎么样的季节?(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学过很多赞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们想唱哪首歌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欢?我们怎么样才能唱得更好听?(要求:用好听的声音、抒情优美地演唱)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二、欣赏并学唱《顽皮的杜鹃》
师:小朋友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1、 出示杜鹃鸟的图片:
(1)师:原来是快乐的杜鹃鸟,它的叫声可真好听啊!谁能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
(2)简单了解杜鹃鸟叫声的特点。
师:杜鹃鸟“咕咕”的叫声和别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不一样,它的“咕咕”的叫声第一声比第二声怎么样?(第一声比第二声声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样。)
2、欣赏歌曲《顽皮的杜鹃》。
(1)师:今天金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很有趣的,关于杜鹃鸟的歌曲,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第一遍,欣赏歌曲录音,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清唱,边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歌曲里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出示图谱:
(1)提问:
师:这首歌曲有点难,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尽快学会呢?
(2)简单讲解图谱上的图文:(共有两张,一张代表一段歌曲,共有两段;要求幼儿讲话完整)
(3)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
(4)幼儿尝试有节奏地根据图谱念歌词(适当加入动作提醒幼儿)。
4、幼儿学唱歌曲:
(1)师:我们先跟着FLASH,试着用慢的速度唱这首歌。(幼儿轻声跟唱)
(2)解决问题:
师:歌曲中还有哪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难句练唱)
(3)幼儿跟着图谱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跟着钢琴的节奏、听清前奏,唱准第一句)
(4)幼儿再次演唱歌曲
师:你们喜欢杜鹃鸟吗?那我们应该怎么演唱这首歌?
(要求:唱出喜爱杜鹃的感情;轻快、跳跃、有感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5、教师介绍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非常有名的童谣,名字叫《顽皮的小杜鹃》,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其它好听、有趣的外国童谣,好吗?
大班歌唱活动:趣味长沙话(长沙有个岳麓山)
挑战5跟随整首音乐完整接唱歌曲第二段,并视情况战
演唱最后一段 |
挑战4尝试用接唱的方式演唱歌曲第二段中任意一句 |
挑战3用方言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尝试用动作或节奏进行表现 |
挑战2听赏歌曲第二段,将歌词中的5个地名按顺序排序 |
挑战1听赏歌曲第二段,找出该段歌词中的5个地名 |
欣赏歌曲教师插放整首歌曲 |
活动目标
1.通过听赏、看图以及游戏等方式尝试学习用长沙方言演唱歌曲第二段。
2.感受整首歌曲的风格,能尝试限随整首音乐一起接唱歌曲第二段。
3.感受方言文化,体验学习用长沙方言进行歌唱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歌曲中不同地名的图片(大图一份,小图四份)。
2.已截好的歌曲(整首、分段)。
3.幼儿椅16张、桌子4张。
4.长沙景点ppta
5.景点明信片。
经验准备
1.了解歌曲第一段的意思,感受歌曲的味,并初步学唱歌曲第一段。
2.尝试用长沙话说出歌曲中的景点知道什么是长沙话说唱
活动过程
1.入场,随音乐演唱第一段
指导语:昨天我们学了一首长沙话的歌曲,一起来唱给客人老师听吧!(幼儿随音乐上台,面对台下老师演唱)
指导语:台下很多客人老师不是长沙的。我们一起来教她们一句长沙话吧!
2.学唱歌曲第二段(五个地名)
(1)完整播放歌曲,幼儿欣赏
指导语:歌曲中用长沙方言介绍了岳山的五个景点,请你们仔细地听。
(2)找地名
指导语:你听到了什么?(孩子找到一句教师就用歌曲旋律唱出那一句)
(3)地名排序
指导语:你们都很厉害!那有谁听出这五个地名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先唱的什么?再唱的什么
(4)验证排序
指导语:是不是这样排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5)学唱
指导语: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随背景音乐一起唱,最34。过程中及时调整和评价)。
3.游戏(完整接唱)
游戏玩法:播放完整版(长沙有个岳山),幼儿随音乐游览各个景点,当歌曲放到“克哒哪里玩咯?”时,幼儿快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并站好,并观察桌子上“明信片”是什么地点(即自
己要接唱的那一句歌词),根据明信片提示地点接唱欧曲。
(1)尝试游戏,熟悉规则
指导语:我们先跟音乐来试一遍,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正式游戏,接唱歌曲
指导语:请注意要认真听音乐,唱完哪一句开始结景点?站好后请注意观察并思考自己要接唱
哪一句!(游戏反复几次,根据幼儿现场情况进行评价小结)。
4.活动结束,小结
播放长沙其它景点的PT(以长沙活说为背景音乐)。幼儿了解长沙的更多点。
小结:其实长沙除了数曲中所唱的地方以外现还有根多亮又有名的景点。欢理你们都去长沙做客欣赏长沙美景、感受长沙文化!
大班歌唱活动:森林寻宝
挑战4 游戏升级,根据线索,找到第二把钥匙打开第二个宝箱 |
挑战3 领头人带领大家根据袋子里的线索猜想,找到钥匙,打开第一个宝箱 |
挑战2 点兵点将游戏,巩固学习歌曲 |
挑战1 尝试分组对唱、学习领唱和回声 |
学唱歌曲 |
理解歌词 |
情景导入 |
游戏玩法:
1、教师使用帽子做点兵点将游戏。每唱一拍就点一个幼儿,当唱到句末拍到的幼儿就唱回声部分。
2、領头人(戴帽子的)领唱,幼儿演唱回声部分。当唱到“藏在哪个袋子里?”时找到一棵挂着小袋于的树站在树帝。领头人请一名幼儿取下并打开袋子,根据里面的线索寻找钥匙。领头人将帽子交给取袋子的幼儿作为下一轮游戏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再次寻找钥匙,反复游戏,直到找到合适的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宝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自由、诙谐的风格和回声结构,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3、能以友好、亲切、互相逗乐的态度进行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森林背景;小袋子6个;线索卡片;领头人帽子一顶;藏宝套箱;钥匙2把(藏在袋子里);非洲鼓1个。
经验准备:有“回声”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1.入场,初步体验回声游戏。
2.发现宝箱,以“回声游戏”的方式学习歌曲
(1)随鼓乐尝试以“回声游戏”的方式按节奏朗通歌词。
2)随鼓乐以“回声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3)完整学唱歌曲。
(4)分组对唱,学习领唱和回声。
3.点兵点将游戏,现固熟悉歌曲。
游戏玩法:数师使用帽子做点兵点将游戏。每唱一拍就点一个幼儿、当唱到句表拍到的幼回声部分。
3.寻宝游戏:边歌唱,边寻找开宝箱的钥匙。
游戏玩法:领头人(戴阳子的)领唱。幼儿演唱回声部分。当到“在哪个袋子国?”时找到一棵挂着小袋子的树站在树旁。领头人请一名幼儿取下并打开袋子,根据里面的线寻找领头人将帽子交给取袋子的幼ル作为下一轮的領头人。常领大家再次寻。反复游。直到找到合适的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宝贝。
4.找到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宝贝,活动结東,出场。
大班歌唱活动:送你一朵山茶花
挑战3+完整演唱歌曲。 |
挑战2+替换花的种类,幼儿创编歌曲第二段和第三段 |
挑战1+幼儿扮演花精灵,用歌声帮助别人 |
幼儿学唱:幼儿入戏,讲述伤心往事,花精灵用歌声帮助幼儿找回微笑 |
教师范唱:教师入戏,范唱歌曲第一段(2遍) |
故事:花精灵用歌声帮助伤心的人找回微笑 |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学习创编歌曲的第二、三段。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入戏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歌曲结构的规律。
3、愿意帮助他人,在朋友遇到伤心的事情时愿意主动帮助朋友,用自己的微笑让朋友感受温暖,
感受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入戏:讲述花精灵用歌声帮助别人找回微笑
2.创设情境:教师入戏(花精灵)范唱歌曲第一段
3.幼儿讲述自己的伤心往事,花精灵(教师)帮助他们
4.幼儿扮演花精灵,用歌声帮助别人(学唱歌曲)
5.幼儿创编歌曲第二段
6.幼儿创编歌曲第三段
7.完整演唱:所有的花精灵完整演唱去帮助更多的人
大班歌唱活动:我们的族音
挑战3: 愿意用歌曲里的句式大胆地学习黎族话 |
挑战2: 幼儿能完整游戏,唱歌并抢答,选出擂主。 |
挑战1: 教师带领幼儿分角色演唱,知道唱歌结束要抢容。 |
反思+练习:反思一回忆,熟记歌曲中的黎族话并练唱 |
倾听+练习:教师范唱4-5遍,幼儿熟悉歌曲结构和歌词 |
故 事 |
游戏玩法建议:
“找不同”
每一轮找不同的设计,要凸显人物服饰上的黎族民族特色,引导幼儿知道黎锦上图案的意义和由来。
“擂主游戏”
1.教师先带领幼儿玩第一遍,示范念白部分,擂主唱问句,其他人唱答句,在歌曲结束后进行抢答游戏。
2.如果幼儿不能直接回答出正确答案;可增加选择答案。
3.选出擂主后,由擂主带领大家唱歌,教师退位,只主持抢答环节。
游戏重复玩三遍,选出两到三个擂主。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歌曲中念白部分的黎族话,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寻找宴会的路”,感受黎族图腾的特色,激发内心热爱民族的情感。
3.在团队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做一个自信的“擂主”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对应的图谱:爸爸、妈妈、上学、回家。
2.《我们的族音)PPT、擂主帽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陈老师要带你们去黎寨,那里生活的都是黎族人,黎族人最喜欢唱歌了,一会儿黎寨就要举办一个歌唱比赛,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可是,我不认识黎寨里面的路,不过,黎族村长给了我一首歌,他说这首歌曲能帮助我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1.数师第一次范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说唱特点。
2.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关注歌曲唱部分的歌词。
3.第三次范唱,引导幼儿关注念白部分的歌词。
4.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并和幼儿一起澄清歌词中黎族话的发音。
5.幼儿轻声学唱
6.反思学习。
三.游戏:寻找比赛的路,幼儿学唱歌曲。
师:我们现在要去黎寨咯,看,村民们有唱歌有跳舞地欢迎我们,我们跟村长打声招呼。
村长:“欢迎你们来黎寨,你们是要去参歌唱比赛的吗?那我刚刚给你们的歌学会了吗?唱来听听?”
1.幼儿完整演唱,寻找“a pas”
2.幼儿演唱,寻找“a meis”
3.幼儿演唱,寻找“妹妹”
四.参加歌唱比赛,增强幼儿的自信。
我先带领你们唱一適,在念白部分时,我会唱间句,你们唱答句,演唱结束后,屏幕上会有问题,在我说完3、2、1开始的时候,你们才能举手抢答,谁又快又答对谁就能当上擂主,看!这是我们擂主的帽子,你们有没有信心?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2.由擂主领唱,重复游戏
大班歌唱活动:小燕子(二声部合唱)
挑战5+表演唱(邀请客人老师合唱) |
挑战4+完整练习分声部合唱 |
挑战3+学习第三部分合唱 |
挑战2+学习用打响舌的方式为歌曲第二部分伴唱 |
挑战1+学习歌曲第一部分合唱 |
复习用自然的声音正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
练声认真倾听琴声伴奏,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 |
律动随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燕子飞 |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伴奏,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
2、学习用填唱和打响舌的方法,演唱二声部。
3、学试看指挥进行二声部合唱、体验二声部合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钢琴
经验准备: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小燕子》并有合唱的经验。
活动过程
- 律动《小燕子》
2.练声《问好》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认真倾听琴声,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
3.复习歌曲。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
4.幼儿分段学唱二声部
(1)幼儿学唱第一部分合唱。用对话的形式为第一部分填词并练习歌唱。
(2)幼儿学习第二部分合唱。用打响舌的方式为歌曲伴唱。
(3)幼儿学习第三部分合唱。区分与第一部分的不同唱法。
5.幼儿分声部合唱
(1)幼儿练习分声部演唱。
(2)互换声部演唱。
(3)邀请客人老师们一起合唱。
大班歌唱活动:小猪盖房子
学唱3结合故事情境,分组盖出泡沫房子和木头房子。 |
学唱2演唱结束时用身体摆出房子的造型+幼儿自我反思歌曲学习的状态 |
学唱1盖房子+装修新式房子的情境下(3遍) |
范唱4+装修房子的情境(第6遍) |
范唱3+情景建构,使用碳化积木盖房子同时范唱,进一步记忆歌词顺序(第5遍) |
范唱2熟悉歌曲的难点句,利用手势引导幼儿傾听盖房子的先后顺序(第3、4) |
范唱1知道歌曲中盖房子需要做哪些事(第1、2遍) |
故事情境 |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盖房子》,理解歌词内容,体验歌曲活动、欢快的情绪。
2.能够借助动作和建构游戏情境了解盖房子的顺序并学唱记忆歌词。
3.感受与同伴边唱歌边合作搭建房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听过并熟悉《三只小猪》的故事。
物质准备:立体图式、碳化积木若干、泡沫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扮演猪妈妈,引起幼儿的倾听歌曲的兴趣。
二、倾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1.教师范唱第一遍,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教师范唱第二遍,引导幼儿知道歌曲中盖房子需要做那些事。
3.教师范唱第三遍違,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难点句“盖个大房顶,加个高烟卤”。
4.教师利用手势范唱第四遍,引导幼儿倾听盖房子的先后顺序。
5.结合故事情境,使用碳化积木盖房子的同时范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的熟悉歌词的顺序;。
三、幼儿学唱歌曲《盖房子》。
教师扮演猪妈妈,引导在裝修房子和盖房子的情境中演唱歌曲三遍到四遍。
1.教师利用积木盖房子的同时范唱歌曲,并在唱到“我的墙壁已刷好”这一句时,在房子上装修出粉色的墙壁。
2.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请个别幼儿盖房子,并在唱到“我的墙壁已刷好”这一句时,在房子上装修出黄色的墙壁。
3.“装修新式房子”的情境引导幼儿独自演唱歌曲两到三遍。
四、情景建构游戏
1.身体房子
引导幼儿在歌曲唱完时,用自己身体摆出房子的造型。
2.反思:以使幼儿对歌曲的学习状态有清醒的认识。
教师可以请幼儿说说歌曲中有没有不会唱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
3.结合《三只小猪》故事情境,分组盖出泡沫房子和木头房子。
五、延伸
和猪妈妈一起边唱歌边出去盖砖头房子略。
大班音乐《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 学习音乐“猫和老鼠”了解游戏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的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音乐《猫和老鼠》、猫和老鼠的头饰
重点:学会创编歌词,并且学会唱这首歌。
难点: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进入教室
1、师:刚才我跟你们一起走了那么久了,鼠姐姐早上就吃了一碗稀饭,现在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去找点吃的吧!
2、幼儿跟着教师边唱边做动作,ppt推出西瓜图片,引入下一段歌词。
师:西瓜不够吃,我们接着找,小小老鼠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呀,小小老鼠跑的快呀,找到吃的了,看这是什么?
3、教师模仿,小朋友来猜。
4、我们一起把这个食物唱进歌曲里。引出第三段歌词。
5、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座位上有食物兑换券,回去找,只能自己看。
6、教师按兑换券颜色给小朋友分组,让小朋友分组猜,通过动作、表情,猜出来大家一起吃掉它。
(二)、欣赏歌曲,学会歌词。
1、师:现在我们围成一个圈,休息一下,刚才鼠姐姐带你们吃了那么多东西,你们猜谁会发现?
2、引导幼儿说出老鼠的天敌。引出第四段猫的歌词。
一只大猫走上来了,走上来了,走上来了,一只大猫走上来了,来抓老鼠了,喵。
3、师:猫是怎样抓老鼠的?它用力了吗?
师:这下我们知道猫是怎样来抓老鼠的了吧,我们看它什么时候开始抓老鼠的。
提问,自己扮演一次猫,然后让幼儿扮演,讲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记住歌词。
4、师:除了是猫还可能是谁?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三)、结束
1、师:刚才一直边完游戏,边唱歌,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
2、引出歌名《猫和老鼠》,然后大家一起唱一下,我们回家了,教师带着幼儿下场。
大班歌唱活动:拨浪鼓
动作建议:
[1-20]小节:跟着老师一起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辅助歌曲。
[21-28]小节:拿起拨浪鼓、拍打大腿、依次传递。
游戏玩法及配器说明:
一个拨浪鼓。
[1-20]小节:幼儿及老师围成圆圈坐在椅子上,双腿放松,拨浪鼓最先放在老师的大腿上,带领孩子做手势演唱歌曲。
[21-28]小节:一边唱咚吧部分,一边拍一下自己的大腿再将拨浪鼓传递给右边的小朋友。
活动日标:
1、通过念咒语的游戏,掌握“咚吧咚吧咚咚吧……“的歌词节奏,在游戏中快乐的记忆歌词。
2、感受京味童谣的的韵味,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黑板一张、马克笔一支、大白纸一张
2、拨浪鼓:一个
经验准备:
和同伴合作过击鼓传花、拍腿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被藏起来的拨浪鼓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1)引入咒语,讲述故事,幼儿第一次感受完整歌词
2、以游戏为载体“传位拍打”的方式激发幼儿念诵歌词的兴趣的,感受歌词难点“咚吧”段
3、幼儿回忆歌词内容,老师小结做重复练习,重点讲解咚吧咚吧的节奏
(1)根据幼儿在作出的正确回答请全体幼儿念诵
(2)根据老师做的动作发现咚吧的不同
(3)集体跟着老师边游戏边完整念诵歌词一次
(4)老师示范演唱歌曲的“咚吧”难点部分
4、老师示范完整演唱歌曲,幼儿根据回忆记忆歌词
小结:完善歌谱,闯关才算完成!
5、师幼共同演唱歌曲,检验歌谱是否正确,加强对歌词的记忆
(1)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检验歌谱是否正确
(2)观察老师画的歌谱有什么特别之处,特殊符号代表“儿化音”的重点演唱方式。
(3)幼儿集体一边游戏一边演唱歌曲
6、出示拔浪鼓,再一次吸引幼儿视线,激发幼儿兴趣。
7、幼儿集体完整演唱一次歌曲,师幼互动。
8、总结:孩子们,你们喜欢拨浪鼓这首歌吗?它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间意谣,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愿意尝试不同风格的音乐,回家把这首好玩并且具有挑战性的京
歌儿唱给你的好朋友和家人听好吗?
大班歌唱教案 戏说脸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2.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邀请家长共同协助帮助幼儿欣赏有关京剧表演的flash、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京剧脸谱、了解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各人物特征等,
2.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歌曲内容小图片;幼儿自制京剧脸谱若干。
活动过程
1.说脸谱
(1)师幼共同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说说各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名称及其性格特征。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2.学习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1)初步学唱歌曲
①教师表演范唱。
②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③讨论歌曲的其他内容,并选择匹配小图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位置。
(2)幼儿完整学唱,并针对幼儿学唱情况进行重点练唱。
讨论:“老师的演唱和平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淘气、顽皮;“白脸的曹操”狡猾;“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响亮而浑厚。)
4.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5.活动延伸:幼儿带上脸谱面具、穿上脸谱衬衫,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附歌谱:《戏说脸谱》
1=F 1/4
0 2 ︳ 1 2 ︳3 2 ︳3 ︳0 3 ︳ 2 3 ︳1 ︳2 ︳
蓝 脸的 窦尔 敦 盗 御 马;
0 2 ︳ 1 2 ︳3 2 ︳ 3 5 ︳2 1 ︳ 6 1 ︳1 ︳1 ︳
红 脸的 关 公 战场 杀;
0 1 ︳ 5 6 ︳1 0 ︳ 1 0 ︳0 2 ︳1 2 ︳3 0 ︳ 3 2 ︳
花 脸的 孙 猴 , 白 脸的 曹 操;
0 7 ︳ 6 7 ︳2 ︳ 0 ︳ 2 ︳ 0 ︳3 2 ︳2 3 ︳
黑 脸的 张 飞 叫 的
4 ︳ 4 ︳4 ︳4 ︳4 ︳4 ︳4 ︳4 5 ︳
喳 喳…… 啊
2 3 ︳ 2 1 ︳1 6 ︳6 1 ︳1 ︳6 ︳1 - ‖
啊…… 啊…… 啊… 啊… 啊……
大班歌唱教案 小狗抬花轿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的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是一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因此选择了这首歌。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活动目标
1、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歌曲。
2、尝试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乐于与同伴合作表现、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花轿图片、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轿图片,引出课题
提问:看,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啊?(里面坐的是谁?谁抬的?)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今天的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欣赏课件)
1、教师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谁来抬花轿?(八只小狗抬花轿)
花轿里坐的是谁?(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了一跤老虎是怎样做的?(老虎狠狠踢一脚)
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最后发生了什么事?(花轿抬到半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跌个大老跤)。
2、出示图谱,看图谱说歌词。
(三)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
3、边看图谱边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2遍)
4、幼儿随音乐演唱。(动起来)(2遍)
(四) 通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
(1)教师扮演老虎,幼儿扮演小狗。
(2)分组游戏
(五)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抬花轿走出室外。
认识你呀真高兴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乐,体验与朋友一起跳舞的愉快情绪。
2、能根据歌词自编动作,并初步学会跳邀请舞。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熟悉歌曲,初步会唱。
3、场地准备一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演唱歌曲。(幼儿能够熟悉歌曲的曲调,会唱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为幼儿创编动作作准备。)
2、启发幼儿创编动作,并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确定邀请舞的动作。(从幼儿创编的动作中选取优美的动作作为集体舞但是动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指导幼儿随音乐边唱歌边练习表演,要求动作合拍、优美。(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感受动作,学习动作,为集体邀请舞做好准备。)
4、指导幼儿学习跳邀请舞。(重点引导幼儿分清乐句,找准音乐的最后一拍。)
游戏可以反复多次,开始的时候每做一次教师给予评价,纠正幼儿存在的问题。幼儿熟悉舞蹈以后,可以连续进行。教师参与游戏,增加游戏的欢乐气氛。
延伸:此游戏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可前已经听赏多次,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是很顺利的。在进行舞蹈动作探索的时候,小朋友也能根据已有经验积极进行尝试。在活动中,很多小朋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前奏结束,朋友还没有找好,慢了哪怕是一小会儿就影响了下面的整套动作,因为音乐很快,除非跳掉动作才能赶上。但是小朋友都只会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动作进行下去。所以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听辩前奏,因为前奏部分是小朋友找朋友的部分,前奏结束,小朋友必须已经找到朋友。歌曲开始就已经要开始邀请了。
田納西摇摆舞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第一小节自由创编动作,第二小节自由扭动)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领袖舞蹈的表现模式,努力尝试在X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3、在固定的动作模式中,准确交换舞伴,并享受交换舞伴和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
老狼游戏:照镜子游戏;领袖游戏。
4、乐曲——田纳西摇摆舞。
5、手腕花21个。分两种颜色(11个红色,10个黄色)
活动过程:
1、听 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感受并随音乐表达简单的节奏型。
2、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并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动作模式让幼儿模仿。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一动作替换“拍”的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3)教师先引导幼儿根据基本的动作模式尝试创编、表达,再反馈个别幼儿的动作,随乐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4)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随乐玩“照镜子”游戏。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
4、学习交换舞伴。
(1)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2)听音乐换舞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师邀请舞伴演示。
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可以先(A)……再(B)……再……记住了吗?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2)随乐完整舞蹈。
发现问题(困难)尝试解决;
(3)再次随乐完整舞蹈;
6、客人老师加入,同时间奏加入放松游戏,再次体验参与集体舞的愉悦。
玉米和矮人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动作。
2、在模仿教师范例动作的基础上创编B段,两段体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用眼神,身体相互配合等情感交流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故事,边讲述故事。
二、带领幼儿分解故事中的动作。
1、带领幼儿练习故事中预设的动作。
浇水、松土、找朋友
三、创编故事中的未知动作。
1、小玉米长大的动作。
听前半段音乐,找出小玉米长大的地方,并跟着音乐表演前半段音乐。
2、 叫醒叫矮人的动作。
教师做小矮人,请幼儿创编叫醒矮人的动作。
3、完整表演。(四对幼儿表演)
浇水——松土——浇水——松土——小矮人睡觉——玉米长大——叫醒矮人——玉米与矮人舞蹈
四、站队形完整舞蹈(游戏)
1、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语言提示。
请一半幼儿围成圈(玉米),另外一半幼儿做矮人。在圈外等后。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练习小玉米与矮人舞蹈的动作(对拍)。
3、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创编舞蹈动作,继续游戏。
1、游戏:贴一贴。(肩膀、肚子、屁股)
2、完整舞蹈。
3、请客人老师一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