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信
分享可以创造价值!

免费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精选20篇)

音乐:一千零一个喷嚏

设计思路:
节奏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传统的节奏乐教学法是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教和学,然后再合起来演奏,而本次活动则采取故事与节奏乐相结合,意在通过简单有趣的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由探索乐器,并应用简单符合故事角色特点的节奏,为故事伴奏,从而使孩子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
一、活动内容:节奏活动《一千零一个喷嚏》
二、活动目的:
1、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学习快、慢两种速度敲击乐器。
2、教幼儿看指挥调节自己敲击的速度。
3、引导幼儿学习与集体保持速度一致地演奏,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木鱼、小鼓、沙球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自由讨论“打喷嚏”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呢?你们为什么打喷嚏?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千零一个喷嚏》
2、教师讲述故事,探讨故事角色特点。
(1)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并模仿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小兔:刚开始走路是一蹦一跳(中速);发现大灰狼迅速奔跑(快速)搓辣椒粉(快速);小兔学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小兔回家(中速)。
大灰狼:刚开始跟踪小兔时悄悄地走(中速);追赶时的脚步声(快速);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
3、幼儿分角色用“脚步声”为故事配上节奏。
4、幼儿尝试各种乐器。
(1)组织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乐器,呆会儿,小朋友可以上来敲一敲、拍一拍、听一听各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谁的脚步声。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师:刚才你玩了什么乐器,你觉得他发出来的声音像故事里的谁在干什么?
5、幼儿持乐器为故事配节奏。
(1)幼儿集体边听故事边看指挥配节奏。(师指挥,并进行实际情况指导)。
师提出要求:①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②不要让乐器随便发出声音。
(2)根据幼儿配乐的效果,进行第二次配乐。
(3)幼儿交换乐器后进行第三遍配节奏
(4)师小结并请幼儿一起收拾整理乐器。
6、游戏《小兔和狼》结束。

音乐猜谜歌

一、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经常开展猜谜活动,幼儿对猜谜游戏很感兴趣。如何巧妙地将猜谜和歌曲融为一体,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思考中,我很自然地想到动物猜谜的音乐活动,于是我就选择并设计了本活动——动物猜谜歌。它既能丰富幼儿说唱、问答歌曲的知识,又能从中体验到语言艺术的精妙。

二、活动目标:

1、感受说唱歌曲的新颖有趣,学习有节奏地念象声词。

2、尝试用|××|×××|的节奏仿编谜语,体验自由创编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发挥创造性。

三、活动准备:

1、儿熟悉谜语的游戏

2、动物的图片若干、节奏谱、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3、环境创设“森林动物王国”

四、活动过程:

(一)玩猜谜游戏

教师与幼儿伴随音乐走进“森林”边猜动物谜语,并找出谜底(小动物娃娃)从而体验到猜谜游戏的乐趣。

(二)练习节奏谜语

1、幼儿边拍节奏边说谜语,巩固已学谜语

2、教师启发幼儿听音乐节奏自己练习已学节奏谜语。

例:

× ×| ×× ×| × ×| ×× ×|

脑  袋 圆圆  的,耳  朵 大大  的

× ×| ×× ×| × ×| ×× ×|

鼻  子 长长  的,身  体 胖胖  的

(三)分小组仿编动物猜谜歌

1、教师引导幼儿按节奏,编出谜词。要求编出动物特征,不能编动物名称。

2、将幼儿仿编的谜词配上音乐练习,边拍节奏边唱谜语。

(四 对唱游戏

1、集体对唱:教师唱出自编的谜语,幼儿唱出谜底

2、小组对唱:一组幼儿唱出自编的谜语,其他组幼儿唱出谜底

(五)活动延伸:设置一个区域,让幼儿将自编的谜语用图或符号画出来。

五、活动反思:

活动题材新颖,节奏感强,将谜语和歌曲巧妙地融合。你问我答的游戏形式,幼儿十分感兴趣,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中幼儿自编谜语,有效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若将民间游戏纳入活动(如:以猜拳的游戏形式边问边答),更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持续参加活动的热情。

六、活动评析:

活动选自福建省新编教材,此活动将民间游戏——猜谜和音乐说唱形式融为一体,既传承了旧的活动形式,又保持了趣味性,有效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森林动物王国”的活动环境,当幼儿随着美妙的音乐融入其中时,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以说、唱、问、答的方式与教师、小伙伴一同游戏,依据已掌握的节奏,模仿或自由地表演小动物。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本活动是第二课时,如果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即兴创编谜语进行扩展,也可将主题扩展至其他类别,如:人物、植物、水果等,对拓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会更理想。

音乐创编歌词活动:两只老虎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分析歌曲的词结构,帮助幼儿初步熟悉创编的方法和形式。

2、引导幼儿由浅入深逐句的进行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和激情。

3、培养幼儿用图画的形式表达所要创编的内容,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

活动准备 :

课前丰富幼儿的语言和生活经验。

图片三幅、(两只老虎)歌词四句、 幼儿人手一份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很奇怪的画,一起来看看。(出示图一)

2、  画上有什么?它们真奇怪,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

3、  集体演唱歌曲(两只老虎)提醒幼儿演唱时可幽默一些。

4、  (出示歌词),这首歌共有几句歌词?分析歌词结构。

二、激发兴趣,创编活动。

(一)创编第一句歌词

1、除了老虎,还有什么动物是跑的快的?(幼儿自由说说)

2、我们来把这首歌的第一句改成别的跑的快的动物来唱唱吗?(幼儿唱一句,老师唱后面的歌词)肯定幼儿的创编,鼓励幼儿唱和编。

(二)创编歌词第二句

1、  想一想,跑得慢的动物有哪些?(提醒幼儿自己说一说,改掉歌词唱一唱。)

2、  请幼儿上来唱给大家听。(老师把 幼儿创编的歌词用图画下来)

(三)创编第三、四句

这首歌很有意思,小朋友想想小动物没有眼睛、没有鼻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把三、四两句歌词该掉唱一唱。

(四)进一步深入创编活动

1、  老师总结:小朋友象个作词家一样,真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许多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编歌词的。

2、  老师师范自己的创编作品“两朵菊花”“两个小朋友”(出示图片,边唱一遍)

3、  小朋友也可以把自己创编的歌词画下来的。

三、深入创编,绘画表达

幼儿想好歌词,可边画边唱。

音乐活动:《小花猫和小老鼠》

教育活动:艺术领域

活动内容:歌唱《小花猫和小老鼠》

活动目标: 1、教幼儿有表情的演唱。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唱准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以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并能在歌曲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前奏、间奏和尾奏;

2、鼓励幼儿根据词意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唱;

3、使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使之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熟悉小老鼠的外形特征,会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小老鼠》

2、  小老鼠、小花猫指偶各一个,小花猫头饰若干,木鱼一个 3、  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律动入场,要求动作合拍表情自然

2、  练声《太阳出来了》1=C 要求声音甜美,不乱喊乱叫

二、基本部分 1、  复习儿歌《小老鼠》 (1)、要求幼儿根据词义创造性的边念边做动作 (2)、请做得好的幼儿单独表演,其余幼儿模仿

2、  学习新歌

(1)、教师出示小老鼠指偶:一只小老鼠悄悄地出了门,准备偷食吃。它东看看、西瞧瞧,见没有小花猫,很是得意,高兴地唱起了歌…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

(2)、教师出示小花猫指偶:正在小老鼠乐滋滋地偷吃粮食的时候,只听见“喵喵喵”几声,机智的小花猫不知从什么地方跳了出来。小老鼠一见,吓得连滚带爬地跑了回家…   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

(3)、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名称?几拍子?你听了有什么感觉?(幽默、有趣)

(4)、出示节奏卡 ×·× ××  ×  ×  、×·×  ××  ×  0  一起朗诵歌词,要求有表情地朗诵,念准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5)、学习演唱歌曲,要求听清前奏与间奏、尾奏

(6)、表演唱:要求幼儿大胆地表演创造动作   个别幼儿表演唱

3、  音乐游戏《猫捉老鼠》

要求:一定要唱完“吓得老鼠赶快往回跑”后,“小老鼠”才可以跑回家;捉到的“小老鼠”暂停游戏一次;提醒幼儿游戏时自找空间,不相互挤推。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小结,表扬认真幼儿,结束活动。

音乐活动:分清左右

音乐:歌表演《分清左右》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五区幼儿园 洪娴 目标:1、新教歌表演《分清左右》,初步学会唱这首歌。  2、能大胆、合拍的做动作,在活动中分清左右。 准备:腕花4个(2红2黄) 红花、黄花若干(数量各是幼儿人数的2倍 ) 歌谱图一张 录音机 磁带 过程: 一、 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活动室 今天洪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做游戏好吗? 二、 分清左右 1、 请小朋友看看你的手上有什么? 2、 贴红花的那只手是左手。 3、 请幼儿举起贴红花的那只手,是什么手? 4、 贴黄花的那只手是右手。 5、 请幼儿举起贴黄花的那只手,是什么手? 6、 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的脚上有什么? 7、 在认识了左手与右手后,请小朋友们看看贴红花的那只脚,是什么脚?贴黄花的那只脚,是什么脚? 8、 教师出示歌谱图玩魔术棒的游戏,随意指贴红花的那只手、贴黄花的那只手、贴红花的那只脚、贴黄花的那只脚,请幼儿举起手或踮起脚。 三、 教歌曲《分清左右》 1、 教师边指歌谱图,边演唱一遍(跟录音唱) 2、 解释歌谱图。请小朋友看看,前面的二只手与后面的二只手有什么区别?有””记号的就是小手跳舞,没有””记号的就是举起小手。同样解释小脚。 3、 请幼儿看歌谱图,念歌词二遍,重点唱好附点音符。 4、 幼儿跟唱二遍。 四、 学习歌表演 1、 学会了歌曲,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2、 教师带领幼儿表演一遍。 3、 讲解要点后再表演两遍。 五、 游戏《找朋友》 今天,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个你的好朋友,把你学会的这个本领表演给你的好朋友看,表演两遍,与好朋友手拉手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音乐活动:鼓阵

中班打击乐:鼓阵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

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 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

适合班级:中班

1.  设计教师:王志爽

活动名称:迷路的小花鸭

设计思路:

1、离园时旭旭常去厕所借故到门口张望,被保育老师领回来。

2、我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音乐表现力,能够通过音乐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所以此活动会让象旭旭这样的幼儿通过音乐感受离开亲人的悲伤,从而自觉遵守规则,懂得不随意离开成人,并获得有益的音乐经验。

活动目标:

1、  能感受、表现歌曲的断顿与连贯。感受、表现强与弱。学会运用“男声”“女声”、“齐唱”等演唱处理方式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感情。

2、  能运用有关声音表情的知识、技能来表现同情与关怀、勇敢与热情两种不同的情绪。

3、  学会使自己的心情、歌声与大家相一致,共同体验和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4、  懂得不随意离开成人。

活动准备:

1、  关于小花鸭图片两副。小兔、乌龟一只;圆、三角形各一个。

2、  活动前:续编故事,学习歌词。

(1)  出示池塘边柳树下小花鸭离开妈妈伤心的图片,引导幼儿编出第一段歌词。

(2)  出示鸭妈妈与孩子拥抱的图片:是谁帮助了它?假如你帮助了小鸭子,当你看到小鸭子和妈妈亲切拥抱在一起时,你心理的感受怎么样?引导幼儿续编出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并统一一种歌词。

(3)  以节奏歌的形式把歌词念熟。

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过程;

1、  出示小花鸭离开妈妈的图片。 引导幼儿想象讨论,假如自己是小花鸭,离开妈妈以后心情会怎么样?出示图片2、假如又见到妈妈你会怎样的心情。

2、  学习按音乐的节奏朗诵歌词。重点在一、三   段中要求幼儿朗诵时尽量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象。

提示:

(1)“离开妈妈时用什么语气朗诵?声调应该怎样?朗诵速度年应该是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你的表情会怎样?”

(2)小朋友勇敢的救小鸭子你会用什么声音来说?表情什么样子?

(3)“鸭妈妈突然见到自己心爱的宝贝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诵?声调怎样?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来说?表情怎么样?”

3、  用两种不同的情绪弹奏歌曲的曲调各一编,请幼儿指出每一遍各适合哪段歌词内容的,并鼓励幼儿说清楚选择的理由。不告诉幼儿对否。

4、  请幼儿集体先随琴声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

5、  处理歌曲:

(1)教师用慢的、连贯的和快的、断顿的唱法分别示范第一段的第一句,请幼儿讨论那种唱法更适合表现第一段歌词的感情?边出示小兔、乌龟表示快慢,出示圆、三角形表示连贯断顿,请幼儿用图片选择唱法,理解第一段歌曲。第二、三段的作法类推。指导幼儿练习使用两种唱法演唱各段。鼓励幼儿边唱边体验小花鸭的心情,力求追求更好的表现效果。

6、  请个别幼儿轮流唱一、三段并说出处理的理由、老师接第二段。依次请男孩子和女孩子轮唱,或一个孩子更轻、更柔的唱第一段 ,集体勇敢、坚定、响亮、欢快的唱,感受 第二、三段。不停的变换分组的方式轮流对唱表演使幼儿充分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快乐。

活动建议:

活动在幼儿有一定的歌曲节奏、速度、音乐表现经验基础上进行,选择短小有特点的小歌曲分别感受软软的连连的、慢慢的、快快的、跳跳的节奏及感受音乐的感情用动作、表情、及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以丰富幼儿的经验。

活动反思:

1、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故事情景和自己的亲身经验充分的表现出了歌曲的鲜活形象。

2、  活动前续编可以更充分,玩编一编、画一画的活动感受伤心、互助和关爱。通过图片、CD等感受离开成人是危险的。

3、  通过续编过程和活动中充分的理解歌词使幼儿很容易的过渡到歌曲的表现。活动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4、  不同轮唱形式使每个幼儿充分表现和感受歌曲的不同形象

活动延伸:

1、玩编一编画一画的续编游戏,感受更多的互助与关爱。

2、请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歌词,给幼儿演唱,鼓励幼儿互相学习新歌词、一起合作轮唱,感受合作及轮唱歌曲的魅力。

音乐活动:双层汽车开来了

设计思路:
《在马路边》主题实施的过程中,我班孩子对各种车的名称和用途已基本了解。但在一些表现表达的活动中,孩子们大胆表现的欲望还不是那么有自信,动作表演还不那么夸张。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体态语言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想以《双层汽车开来了》为歌表演题材,通过猜、欣赏和边表演边学习的几个环节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参与活动。本次活动表现了四种人物不同的赶车情景,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熟悉歌词的过程中,师通过引导,激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双层汽车开来的欢乐情趣,幼儿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学习歌曲。

活动名称:双层汽车开来了(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双层汽车开来的欢乐情趣。

活动准备:人物和双层汽车图片、琴和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看看马路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理解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
问:歌中说到谁去赶车?赶什么车?是怎么去的?

三、表现表达:
1、、幼儿边听音乐边学习跟唱,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表演歌曲。
2、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能表演出角色的不同欢乐心情。(集体与个别)

音乐活动:跳一跳(中班)

音乐活动:《跳一跳》(中班)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

2、  感受乐曲《跳一跳》,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大胆的表示乐句中的跳音。

重点:用不同方式表现乐句中的跳音。

难点:节奏型╳╳│╳—│的掌握。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节奏谱、胸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律动《愉快的假日》。

要求幼儿大胆的表现,心情愉快。

二、  完整欣赏音乐二遍,启发幼儿初步感受乐曲。

1、 (出示小姑娘图片)

我的名字叫乐乐,是个快乐的小姑娘,今天,我有一首好听的曲子请大家听一听。(放录音一遍)

提问:你喜欢这首音乐吗?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

2、  请小朋友听一遍,请你找一找曲子中能跳起来的音乐。(放录音一遍)

提问:你找到了吗?请你来试一试,把能跳起来的音乐表现出来。

三、  帮助幼儿感受乐曲中跳音。

1、  今天我一个人在家,真没劲,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帮我去找好朋友。

2、  (出示节奏谱)可是好朋友家的门都关着,我们来一起敲敲门,看看朋友们在不在家,但是在敲门的时候,要很有礼貌,听着音乐把跳音敲对,好朋友家的门就会打开来了。(听音乐分句敲)

3、  小动物们告诉我:乐乐呀,小朋友们可真有礼貌,请他们再来一次好吗?(听着音乐表演一遍)

四、  引导幼儿创造各种身体动作来表现跳音。

1、  刚才我们是用敲门来表示能跳起来的音乐,还能用什么来表示?   

2、  那我们来试一试。(二~三遍)

五、  游戏《跳一跳》

哦,好朋友找到了,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吧!

1、  请小朋友们贴好胸饰。

2、  听音乐找好朋友跳一跳。

3、  我们再来玩一次。

六、  来,一起和小动物们去外面玩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音乐活动—《在钟表店里》

音乐活动:在钟表店里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中诙谐快乐、热烈喜悦的情绪变化。

2、能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不同的钟表。

3、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欣赏《在钟表店里》,表演道具:时钟、小徒弟帽子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请幼儿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音乐第一遍,在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音乐讲的是发生在哪里的故事?音乐里有谁?

2、 教师向幼儿介绍音乐背景。

师:有个音乐家叔叔看到了这么有趣的钟表店,就根据钟表店的形象和声音编成了这首乐曲,名字就叫《在钟表店里》。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时钟的样子。

师:刚才,我们也参观了钟表店,在钟表店里,你最喜欢哪种时钟?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请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时钟。

4、请幼儿用动作把自己想象中的时钟表演出来。

5、分段欣赏音乐,根据每段音乐不同的情节,幼儿进行想象表演。

6、分组表演: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音乐中的角色,听音乐进行表演。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根据音乐中的解说大胆用舞蹈动作来将音乐表演出来。

音乐教案:簧管波卡尔(中班)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探索用各种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好!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好不好?(听音乐《花仙子》)做动作进教室。咱们就在这片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春天美不美?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春天的美景(解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真美丽。)这么美的春天是谁送来的?(春姑娘)春姑娘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欣赏后回答:

a、这首曲子好不好听?你有什么感觉?(音乐在跳,像水在哗啦啦的流过去,像轮子在滚动)(很舒服,很高兴)

小结:这首曲子的曲调非常的欢快,跳跃,非常的热烈。

b、听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鸟等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2、请幼儿反复欣赏音乐

(1)结合课件欣赏第二遍音乐:小朋友喜不喜欢这首曲子?美丽的花仙子也很喜欢,看!它正在听音乐慢慢的长大呢!听完后问:小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感觉一下乐曲的旋律(听音乐教师示范指图)
(3)请小朋友自己感觉一下(听音乐幼儿分组指图)

3、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1)小朋友你觉得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不同)
小结:长花时一种音乐,长藤是一种音乐,又是长花,又长藤;
(2)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哪里不一样?(分段欣赏)先听一听长花的音乐,听一听有几个乐句,体会一下有什么特点?(四个乐句)听到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这段有什么特点?(欢快)依次欣赏:长藤(两个乐句、婉转)长花(同第一段)最后一段(八个乐句、起伏)
(3)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四部分)

一起看(课件):长花的音乐——这是第一部分,叫A段;依次BAC

乐曲分成了ABAC四部分,问:分成了那四部分?

教师引导总结:A段这四句音乐怎么样?(欢快)BAC

4、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完整的表演一遍:

(1)段四句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一起学一学)B段两句婉转的音乐你想怎么做?(一起学一学)C段八句起伏的音乐你想怎么做?
(2)听音乐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做。(继续请幼儿编)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动作都很好看

(3)下面请小朋友欣赏刘老师是怎么表演的?问:A段欢快的音乐我是怎样做的?依次问:BAC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两遍;

5、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表演的高兴吗?你知道这好听的音乐是谁写的吗?

(1)是波兰的普罗休斯卡写的,名字叫:《单簧管波尔卡》
(2)波尔卡是捷克民族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当他们举行盛会或非常高兴时就会跳这个舞。
(3)这么好听的曲子使用什么演奏的呢?小朋友请看,就是它——单簧管,它是什么颜色的?(黑色)所以又叫黑管,是一种木制乐器,直吹,发出的音很好听。

三、结束部分:

(1)跳法:围成圆圈,A段自由跳,B段找一个舞伴拉手转圈,A段自由跳,C段前四句两人一蹲一立拍手,然后交换;后四句大家拉手往里聚,然后散开,再来一次。
(2)小朋友跳的高兴吗?怎们一起到院子里跳,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欣赏活动,首先教师运用美术教学手段来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乐曲结构图)形象生动的按乐曲节奏,把整首曲子明确、清晰的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能比较直观的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其次,教师引导启发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音乐舞蹈《编花篮》中班

音乐舞蹈《编花篮》

长宁县幼儿园  刘见

教学目的:

1、培养幼儿创编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音乐、花、塑料条

(一)开始部分

1、韵律活动《郊游》入场

2、发声练习《欢乐颂》练习跳音与连音第一遍用“啦”和“呜”来唱,第二遍分组,一组唱词,一组唱衬词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你们瞧:―――出示花束,“我们编个花篮把它装起来吧”引起幼儿编花篮的愿望。

2、播放《编花篮》的歌曲,幼儿手工操作-编织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篮,感受编织的方法。

3、请幼儿自由结伴,用自己的身体编织一个大花篮(分组进行)

4、创编舞蹈《编花篮》

(1)出示玩具花篮,请幼儿观察“支架”与“枝条”部分,启发幼儿在创编时将人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条,注意支架是固定的,应该站成什么队形,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枝条很长,怎样做可以表现枝条在支架间来回穿动?

(2)将幼儿分为三组,鼓励他们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创编动作,先边唱边编,教师巡回参与,再统一放音乐,三组一起来一次。

(3)请出其中的一组来将自己的创编成果进行展示音乐结束时,教师启发枝条和枝架应互相缠绕在一起,摆出最后的造型。

(4)创编丰富支架的动作:

A、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编、跳。

B、请一些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后面的舞蹈中可学习借鉴他们的动作)

音乐欣赏:美丽的蝴蝶

音乐欣赏:美丽的蝴蝶活动目标:1、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内容、情感,喜欢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2、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兴趣与能力。3、使幼儿体验在音乐创编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磁带、头饰、积木活动流程:尝试感受创编 ——重现欣赏——交流讨论 —— 联想创作活动指导过程 :舞蹈〈快乐恰恰恰〉,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2、教师以蝴蝶仙子的角色进入游戏。二、欣赏活动:(一)、尝试创编活动:1、幼儿建设花园:“蝴蝶仙子最喜欢去哪儿玩呢?”(花园——)“那我的花园在哪儿呢?你们快快来帮我造个美丽的大花园吧?”——幼儿在音乐背景中造大花园。教师共同参与。 2、“这么美丽的花园,我一只蝴蝶玩,真孤单。”“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到花园里玩吧!”——放音乐录音,音乐中,幼儿随音乐的性质自由表演。(二)重现欣赏:蝴蝶仙子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一起来听。(三)交流讨论:1、了解:这首曲子名字叫〈化蝶〉,是中国的名曲,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外国人也都喜欢。一般都喜欢用小提琴、钢琴演奏。2、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3、音乐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幼儿讨论,放背景音乐。(四)联想创作1、幼儿编故事(春天的早晨,蝴蝶苏醒了,她出门去找花姐姐们玩,突然发生了(——),后面速度快了,听上去欢快地,她看她们胜利了,欢快地在一起玩了。结尾部分又慢慢静下来,好象太阳下了,她们休息了。)2、分段听音乐表演3、再次创编表演: 幼儿根据故事分配角色,选头饰听音乐表演。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听音乐表演,要求根据音乐的故事发展,动作随意,注意不碰总碰撞其他同伴。三、歌表演〈蝴蝶找花〉花都要休息了,蝴蝶仙子送你们回家,边听音乐表演边离开活动室。

音乐欣赏《天鹅》

一、活动目标

1、了解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感受两种乐器共同演奏所产生的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2、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课前给幼儿观看天鹅在湖中游玩的情景。

2、材料准备:《天鹅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及衣饰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感受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

师: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想和大家一起学本领,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呢?

1、点击钢琴。

提问:这是谁呀?怎样能让它发出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钢琴美妙的声音吧。

2、点击大提琴

提问:这是谁呀?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提琴的声音吧。

师:刚才钢琴的声音和大提琴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那么他们   <BR><P></P>要是合起来演奏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感受乐曲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师:待会儿请你来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1、点击课件,提问:这段音乐比较适合哪个小动物在跳舞?为什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名字就是《天鹅》,这段音乐听起来非常优美、舒展、高雅,就象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跳舞一样。

(三)、让幼儿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的时候想一想,天鹅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动作?

1、请个别幼儿来做动作,大家一起模仿。

2、启发幼儿做一些互动的动作,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

(四)、欣赏乐曲MTV,增进幼儿对乐曲特点的理解。 

 有趣的打击乐器(中班音乐)

有趣的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2、搜集各种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并能大方的介绍。

3、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橡皮筋、各种瓶盖、各种饮料盒子、种子、瓶子、石子、各种种子、纸片、木块、沙等

2、节奏卡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游戏活动

活动内容:

一、导入活动

1、  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从家里搜集了好多的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

一、  制作打击乐器

1、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  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3、  提高多种节奏表现形式让先做好的幼儿进行练习。

4、  讨论活动:
a、介绍自己做的打击乐器,

b、引导幼儿说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  游戏:我们来做演奏家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相交换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有趣的节奏小屋(中班音乐)

有趣的节奏小屋   (中班 音乐)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分辨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幻灯片、节奏小屋卡每人一套、动物头饰四个。

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

我们的活动室里来了四个小动物,它们是谁呢?你们看(播放幻灯片)

(二)活动部分

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播放幻灯片)你们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节奏符号)

2、提出规则。

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四种节奏型  (播放幻灯片配合)

(1)老师依次“按门铃”。 (如:我先去小兔的家,我要按门铃了……)

(2)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小候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4、分辨四种节奏型  (播放幻灯片配合)

(1)现在我要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三)游戏部分

1、游戏“举小屋” (播放幻灯片配合)

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

(幼儿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

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四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四周。老师用钢琴弹一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活动室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走吧!

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
2、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3、选择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
2、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3、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
活动重点:运用石头与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演奏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演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石头及辅助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头和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用石头及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
2、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演奏参考:①两块石头互相敲打②将一些石头放入纸盒中摇晃③将一些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④将一些石头放入易拉罐中摇晃⑤将一块石头或两块石头(同时或交替)在纸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
3、指导做好的幼儿用自制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三、讨论活动: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石头打击乐器以及制作方法。
b、请幼儿演奏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其它幼儿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四、石头打击乐演奏。(音乐自选,以节奏鲜明为宜)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互相交换石头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舞蹈表演《蚂蚁搬豆》

一只蚂蚁在洞口   (左手叉腰,右手食指伸出指对面)
看见一粒豆       (手臂两边从头顶到两侧划圆,比喻豆子非常大)
用力搬也搬不动   (两手摇一摇,表示搬不动)
急得直摇头       (插腰摇头)
小小蚂蚁想一想   (蹲下,两手在太阳穴两边用食指画圆,做思考状)
想出好办法       (同上)
回洞请来好朋友   (两只手要头上挥一挥,表示招呼好朋友)
抬着一起走       (两只手握拳集中在一个肩旁边做抬物体状)

舞蹈《老母鸡》
老母鸡真能干
会捉虫来会生蛋
咕哒咕哒叫得欢
咕咕哒

儿歌《玩具玩具 我爱你》
小玩具,我爱你。
天天跟我做游戏。
轻轻拿,轻轻放。
脏了给你洗一洗。

律动《找朋友》
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打击乐活动一大雨小雨

活动目标;
1、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2、探索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的演奏力度,并看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等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大雨小雨》
(1) 齐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强弱的变化。
(2) 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分别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特点。
(3) 全体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除“哗啦啦”做双手手腕转动,双手由上而下转动等幼儿自编动作外,其余都按歌词内容做不同力度的拍手动作)

2、探索打击乐器的音色几演奏方法。
(1) 教师出示铃鼓,碰铃,幼儿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说一说谁的声音发出时像大雨、谁的像小雨。
(2) 幼儿用打击乐器尝试演奏,教师重点指导摇奏方法。

3、乐器演奏
(1)确定“哗啦啦”双手手腕动作,用铃鼓摇奏表示。
(2)教师担任指挥,并用乐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演奏打击乐器。
(3)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并暗示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演奏打击乐器。
(4)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4、可以逐步请幼儿担任小指挥,和全体幼儿一起演奏乐曲。

歌曲一手指歌

目标: 1、在游戏中熟悉旋律和节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手会变***”。  2、在玩玩、动动、唱唱中自然习得歌曲。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手会变***”。难点:模仿老虎叫声并表现老虎凶猛的样子。准备:磁带、娃娃(若干)过程:一、 熟悉旋律和节奏  1、 节奏游戏(欢迎小客人)  1) 听着音乐拍手欢迎小娃娃。(×××××)  2) 帮娃娃排排队。(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型)  2、 手指游戏  1) 小手本领大会变戏法,会变什么呢?  2) 我们来和小手做游戏,拍两下告诉大家小手变成了什么。(个别)  例:“×× 变小鸟”  3) 一起告诉大家你的小手变了什么。(集体)   二、 新授歌曲  1、 看看猜猜老师的手变了什么?(随旋律动作)  2、 听听老师的手到底变了什么?(范唱)  3、 老虎出来会怎么叫?(讨论)听老虎怎么叫的?(范唱)  4、 比比哪只老虎叫声最威猛。(幼儿模仿老虎叫声)  5、 谁会扮演这只凶猛的老虎。(个别动作)  6、 比比哪只老虎最凶猛。(集体幼儿边唱边表演)  三、 游戏《老虎和猎人》  老虎去捉动物听到猎人的声音马上找个地方躲起来。(幼儿边唱边游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麦豆教案网 » 免费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精选20篇)